2024年10月,法國達索公司對外宣布,將以達索公司此前研發的“神經元”(nEUROn)無人驗證機為基礎進行研發“陣風”戰斗機的無人僚機,用以未來輔助“陣風”戰斗機執行打擊任務。該無人僚機采用渦扇發動機提供動力使無人僚機具備長時間的續航能力和優異的高空性能;
而印度也與法國達成新合同:《印度國防新聞》3月10日報道,印度與法國達索航空已完成關于采購法國26架“陣風M”艦載戰斗機的談判。合同總價值約76億美元,雙方計劃在2025年法國國防部長訪問印度期間正式簽署該協議;
印度可以向法國提出申請:新購“陣風M”配置無人伙伴僚機—包括法國開放AI算法和無人伙伴僚機軟件的源代碼,將印度自研無人伙伴僚機也融入“陣風”戰斗機體系;
印度近年來加大了對無人機研發的投入,但成果有限:例如Rustom-II(中空長航時無人機)和Ghatak(隱身無人戰斗機)仍處于測試階段,尚未形成戰斗力;此外,印度正在加強與以色列(如“哈洛普”自殺式無人機)、美國(MQ-9B“海上衛士”)和法國(陣風戰斗機配套的無人機技術合作)的合作,希望它們可以提供更多的伙伴無人僚機技術和硬件;
法國達索研發的“阿爾法”無人機可與陣風協同作戰),“陣風”FR4先進航電系統(SPECTRA電子戰系統、AESA雷達)可高效指揮多架無人機。如果印度愿意加錢,法國可能提供技術支援,提升無人僚機與載機的數據鏈兼容性。但是,“陣風”兼容印度研發的印度國產無人機難度就很大了,印度無人機型號可靠性不足,鏈條外購成本極高(如MQ-9B單價超1億美元),而且印度缺乏自主AI算法,依賴人工遠程操控,戰時易受電子干擾。還有一個難題需要印度承受:法國人這款無人機屬于臨急抱佛腳的型號,如果技術和算法不過關,印度必須忍耐項目延遲交付的后果;
而以色列可以提供伙伴無人僚機、電子戰和AI技術,但受美國出口管制限制。同樣價格高昂且不穩定—缺少美國技術支援,以色列無人機產業就是廢物點心!
目前,印度政府正在積極投入巨額投資發展國產無人機產業:自行研發多款無人機和FPV部署到中印前線,而且仿制以色列無人機,企圖盡快提高到新的戰略高度—陣風戰斗機配置無人伙伴僚機無疑是可能實現的最佳渠道:既可以確保印度政府對國內民族主義有交待,又可以降低中國六代機試飛成功帶來的壓力……
面對印度的強勢出擊,巴基斯坦空軍的殲-10CE如何應對呢?
近年,巴基斯坦通過中巴聯合研發和直接采購,獲得彩虹-3、翼龍-2、彩虹-4等察打一體無人機,并可能引入“飛鴻-97A”(隱身無人僚機);
依托中國成熟的無人機產業鏈,快速形成戰斗力,成本較低。巴基斯坦進行國產化嘗試。研發如“沙赫帕爾”系列無人機,但技術水平與中國產品差距較大。不過,中國飛鴻-97A的對外型號的出現,給予巴基斯坦殲-10CE更大的戰略裕度:它本身的配置就比印度現役“陣風”先進;
飛鴻-97A(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由中國航天科工集團(CASIC)生產,專為五代機/四代半戰機協同作戰設計。它采用飛翼布局、內置彈艙和吸波材料,雷達反射截面積(RCS)顯著降低,接近隱身戰機水平(如F-35的1/10至1/100);它配備渦扇發動機,最大速度約0.8馬赫,航程約1,200公里,實用升限15,000米,具備中高空長航時能力;它可搭載AI驅動的任務規劃系統,支持自主編隊、目標識別和動態路徑調整;
它的內置彈艙可掛載多種小型精確制導武器:例如FT-9(50公斤級滑翔制導炸彈,射程約80公里);TL-20(微型多用途導彈,反輻射/反裝甲);它可適配PL-10E/PL-15系空空導彈用于自衛或協同空戰;他可以搭載各種電子偵察吊艙實時偵測敵方雷達/通信信號,生成電子戰圖譜;干擾吊艙壓制敵方防空系統(如S-400雷達波段)或通信鏈路;誘餌彈發射器釋放射頻/紅外誘餌,掩護有人機突防;
此外,中國在隱身無人僚機領域的優勢明顯:攻擊-11無人機已服役,“飛鴻-97A”專為有人機協同優化;中國的AI空戰算法(如群體協同突防、自主目標分配/自主空中組網/自主網絡加密通信)處于世界第一梯隊;
正是由于中國的無人機產業全球第一,所以規模化生產使單機成本僅為西方同類產品的1/3-1/2:中國可向巴基斯坦提供“即插即用”無人僚機系統,與殲-10CE深度整合;協助建立本地維護中心,降低戰時供應鏈風險;
“飛鴻-97A”利用隱身性能滲透敵方空域,通過數據鏈將目標信息(坐標、雷達類型)實時回傳至梟龍,引導發射CM-400AKG超音速導彈(射程290公里);電磁戰任務中,在“梟龍”執行對地攻擊時,“飛鴻-97A”發射電磁干擾,癱瘓敵方防空雷達,降低梟龍被鎖定的風險;誘餌與消耗戰任務中,出動多架“飛鴻-97A”模擬“梟龍”編隊信號特征,誘騙敵方發射防空導彈,消耗其彈藥儲備;
殲-10CE利用PL-15E遠程空空導彈(射程145公里+)的超視距優勢,由“飛鴻-97A”前出探測并鎖定敵機(“陣風”),形成“A射B導”殺傷鏈:巴基斯坦空軍執行穿透式打擊任務時,在殲-10CE護航下,“飛鴻-97A”集群突入敵方縱深,攻擊高價值目標(如預警機、加油機);殲-10CE作為指揮節點,控制6-8架“飛鴻-97A”實施飽和攻擊,突破印度“雙層防空網”(S-400+阿卡什導彈);
雖然在中國體系支援下,外媒估計“飛鴻-97A”外貿型單價約800-1200萬美元,可以大規模部署;但是,巴基斯坦缺乏自主維護高端無人機的能力,依賴中國技術保障。此外,中國可以全面技術輸出,包括無人僚機生產線(如成飛與巴基斯坦聯合生產)、AI空戰算法和衛星數據鏈支持-畢竟,巴基斯坦航天員已經成為中國航天站的貴賓,巴基斯坦戰斗機的伙伴無人僚機群可以得到有效空天系統的助力;
印度需克服國產無人機技術短板,若成功整合“陣風”與西方無人僚機,將形成“四代半戰機+智能蜂群”的威脅:代價就是不斷加錢并且冒著無法獲得可靠技術和機型的風險;對于印度本國無人機產業能力提升作用不大—哪怕印度出賣國家利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