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鵬研究組揭示巨噬細胞代謝重編程提高抗病毒免疫能力
2025年4月18日,清華大學江鵬研究組在Nature Microbiology期刊發表研究,揭示了巨噬細胞通過代謝重編程提高抗病毒能力的機制。研究發現病毒感染早期促使巨噬細胞中的代謝通路協同重編程,形成天冬氨酸–精氨基代琥珀酸旁路,產生延胡索酸以增強炎癥信號。敲除關鍵酶ASS1會降低這一代謝產物并抑制抗病毒反應。此外,該機制在囊泡性口炎病毒等多種病毒中得到驗證并顯示早期誘導的代謝途徑在抗病毒免疫中的重要性。
Cell Research | 王紅艷團隊揭示CAD介導的p53脫酰胺化調控細胞增殖的新機制
復旦大學王紅艷教授團隊在《Cell Research》上發表研究,揭示了抑癌蛋白p53的一種新的翻譯后修飾——脫酰胺化。研究發現,CAD通過脫酰胺化使p53失去轉錄活性,影響腫瘤細胞周期。臨床數據分析顯示,在野生型p53腫瘤患者中,CAD的高表達與不良預后顯著相關。此研究提出了基于p53狀態和CAD表達水平的治療策略,說明DON藥物在不同腫瘤中的療效差異及其對精準治療的潛在應用。
禁售1個多月后,因美納CEO公開喊話:希望測序儀回歸中國市場
自2025年2月4日被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后,美國基因測序公司因美納在中國市場面臨挑戰。因美納被指違反市場交易原則,中斷與中國企業的合作。該事件導致中國禁止其出口基因測序儀,影響其在華業務。據悉,因美納曾通過游說影響對華合作限制。盡管如此,因美納宣布將繼續為中國客戶提供耗材支持,并尋求重新進入中國市場的方法。同時,中國本土企業如華大智造可能受益于此禁令,加速國產化進程。
NSMB | 李磊/高征/頡偉/鄧東揭示KHDC3通過維持表觀調控因子SPIN1的胞質定位確保ZGA的正常進行
研究揭示母源蛋白KHDC3在小鼠胚胎轉變過程中,控制SPIN1的胞質定位,以確保合子基因組激活和H3K4me3重編程的正常進行。若KHDC3缺失,SPIN1異常進入細胞核,導致胚胎發育受損及表觀修飾障礙。此外,研究通過阻斷SPIN1與H3K4me3結合,部分挽救了KHDC3缺失胚胎的發育缺陷。這一發現為理解胚胎發育相關疾病提供了新思路。
清華團隊揭示微管蛋白尾部調控神經纖毛結構分化機理
清華大學的研究團隊在最近的研究中發現,α微管蛋白的尾部對抑制雙聯體微管異常形成具有獨特作用。這項研究通過基因編輯技術對線蟲的嗅覺纖毛進行實驗后發現,刪除α微管蛋白尾部導致纖毛遠端異常生成雙聯體微管,顯示出β微管蛋白尾部不具備類似功能。此現象強調了微管蛋白自身在進化中保留的“分子剎車”機制,對人類纖毛疾病的理解和治療提供了新的視角。該研究已刊登在《美國科學院院報》上。
國產智能義肢亮相仿生奧運會:成本不足萬元,可拎起5斤重菜籃
在第三屆全球輔助技術奧運會上,徐敏使用國產義肢獲金牌。該義肢由胡旭暉博士團隊開發,成本低于萬元,能完成復雜任務。然而,報道中提到殘疾人控制義肢的信號源有限,成為研發需解決的問題。為此,團隊設計了多個抓取功能區,并通過視覺識別技術增強義肢感知能力,但其實際應用中的持續穩定性和適應性仍需進一步驗證。
最高分辨率稻基因圖;亞洲首例腎移植;抗癌新靶點揭示;肺癌耐藥新療法
近期,亞洲首例豬腎移植取得突破性進展,但器官短缺仍是重大挑戰。禮來公司的orforglipron在3期臨床試驗中表現出色,但其未來的市場應用和供應鏈面臨不確定性。此外,中山大學團隊發現Galectin-13作為抗癌新靶點,盡管為治療提供了可能,但其對健康細胞的潛在負面影響需進一步研究。同時,在EML4-ALK突變型肺癌中,CCN1與耐藥性相關的研究顯示出新的治療方向,但耐藥機制尚待深入探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