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美之間的軍事較量越來越引人注目,尤其是海軍領域,航母作為海上力量的象征,自然成了兩國博弈的核心話題。
俄羅斯有個軍事專家叫康斯坦丁·西夫科夫,公開說過,如果中美航母在海上干一架,中國這邊肯定得輸。不過中國這邊不服氣,直接回懟:這可不一定!勝負這東西,誰說得準呢,得看實際情況。
航母不光是海上作戰(zhàn)的大殺器,更是國家實力的象征。美國是老牌海軍霸主,手里攥著11艘核動力航母,全球部署,牛得不行。中國這幾年海軍發(fā)展快得像開了掛,從“遼寧”號到“山東”號兩艘常規(guī)動力航母,還在造第三艘,勢頭很猛。中美在亞太地區(qū)的戰(zhàn)略競爭越來越白熱化,航母自然成了比拼的焦點。
美國航母編隊那是全球化的存在,能打能跑還能秀肌肉。中國這邊航母更多是防守型的,重點守住自家門口,尤其是第一島鏈到第二島鏈這一片。兩邊戰(zhàn)略目標不一樣,航母的用法也不一樣,所以真要對決起來,情況會很復雜。
康斯坦丁·西夫科夫是俄羅斯軍事科學院的院士,算是個有分量的專家。他在莫斯科一個軍事研討會上放話,說中美航母如果在太平洋中部開打,中國必敗。他有一下幾個理由:中美信息戰(zhàn)差距太大,美國艦載機數量碾壓,美國航母經驗老道。
美國有全球偵察網絡,衛(wèi)星、預警機、潛艇什么都有,能迅速找到中國航母的位置,然后搶先動手。中國在這方面差一截,遠洋偵察能力弱,容易被打個措手不及。
美國航母一次能出動30到40架艦載機,中國航母撐死也就8到10架。空中作戰(zhàn)一打起來,中國這邊火力明顯不夠看。
美國航母常年在全球跑任務,打過仗見過血,操作熟練得很。中國航母才剛起步,實戰(zhàn)經驗幾乎為零。
西夫科夫的邏輯是,美國靠技術優(yōu)勢和經驗,能在遠洋把中國航母按在地上摩擦。他把戰(zhàn)場設定在太平洋中部,擺明了覺得中國跑遠了就沒戲。
中國這邊當然不認這個賬,軍事專家直接開懟,說西夫科夫的分析有問題,站不住腳。他們的反駁主要有這幾點:戰(zhàn)場設定偏了,中國近海有岸基支援,高超音速武器不是吃素的。
西夫科夫假設在太平洋中部打,可中國航母壓根沒打算跑那么遠去跟美國硬碰硬。中國的主場是第一島鏈到第二島鏈這一片近海水域,離家近有靠山,跟遠洋完全是兩碼事。
在自家門口,中國能靠岸上的雷達、衛(wèi)星、無人機,甚至導彈部隊幫忙,彌補偵察和火力上的不足。美國航母跑過來反而吃虧,離本土遠,補給和支援都麻煩。
中國有東風-26、東風-17這種高超音速導彈,速度快、突防強,美國航母的反導系統(tǒng)不一定攔得住。這東西要是招呼上去,美國航母也得頭疼。
中國專家的意思很明白:你老拿美國的優(yōu)勢說事,可戰(zhàn)場不一樣,結果就不一樣。我們不是非得跟你跑遠洋玩命,守住家門口照樣有勝算。
航母對決不是隨便找個地方開干,得看在哪兒打,情況差得遠了。我們分兩種場景聊聊:
如果真在太平洋中部這種遠洋水域開打,美國確實有優(yōu)勢。他們有全球衛(wèi)星網絡,能實時盯著中國航母的動向,再加上預警機和潛艇配合,定位又快又準。找到目標后,航母放出幾十架艦載機,F-35、F/A-18一股腦沖上來,中國航母的殲-15數量少,攔不住不說,預警能力也跟不上,很可能被打懵。
再者,美國航母跑得快,核動力續(xù)航強,想追想跑都隨意。中國航母常規(guī)動力,跑遠了補給跟不上,腿短是個硬傷。所以在遠洋,美國能打能撤,占盡主動。
換到第一島鏈到第二島鏈這一片近海,那就完全不一樣了。中國航母不用跑太遠,靠著岸上的雷達站、偵察機、衛(wèi)星,能把戰(zhàn)場看得清清楚楚。美國航母想過來,得先過第一島鏈這一關,路上全是中國的眼線,很難藏住。
更狠的是,中國的高超音速導彈和潛艇在這兒能派上大用場。東風-26號稱“航母殺手”,射程遠、速度快,美國的反導系統(tǒng)能不能頂住還得打個問號。潛艇部隊也能偷偷摸摸靠近,趁亂給美國航母來一發(fā)。近海作戰(zhàn),中國靠體系化打法,能把美國航母逼得很難受。
光說場景還不夠,我們得把中美航母的家底掰開了看,優(yōu)劣勢都擺出來。
美國有300多顆軍用衛(wèi)星,覆蓋全球,戰(zhàn)場信息抓得穩(wěn)準狠。加上預警機、無人機、潛艇,眼睛賊亮。
艦載機多得嚇人, 一艘尼米茲級或者福特級航母,出動30到40架飛機跟玩兒似的,空中火力壓倒性優(yōu)勢。
從海灣戰(zhàn)爭到阿富汗,美國航母打過不少硬仗,指揮、協(xié)調、后勤都玩得溜。
但美國航母也有短板。跑到中國家門口打,得穿第一島鏈,等于闖別人地盤,岸基武器盯著你,太被動了。
中國的高超音速導彈不好防,速度快、軌道怪,美國的“宙斯盾”系統(tǒng)可能扛不住飽和攻擊。
中國航母的強項是地理位置好,近海作戰(zhàn)有岸基支援,雷達、導彈、飛機都能幫忙,等于多了好幾個幫手。高超音速導彈硬,東風-26、東風-17這種武器,專治航母,美國現階段沒什么好辦法。而且中國潛艇數量全球第一,隱蔽性強,能神不知鬼不覺地靠近美國航母。
但中國航母也有不少短板;例如遠洋偵察弱,跑遠了沒衛(wèi)星和預警機撐腰,戰(zhàn)場信息抓不住,容易挨打。艦載機也少得可憐, “遼寧”號和“山東”號一次出動不了幾架飛機,空中作戰(zhàn)撐不起場面。
航母對決不是單純比誰拳頭硬,背后還有一堆因素在博弈?,F代海戰(zhàn),信息就是命根子。美國靠衛(wèi)星和預警機,能把戰(zhàn)場看得一清二楚,出手又快又狠。中國在遠洋確實差點,但在近海靠岸基系統(tǒng)也能湊合,差距沒那么夸張。誰能先發(fā)現對方,誰就占便宜。
高超音速導彈這玩意兒太狠了,速度快到你反應不過來,突防能力還強。中國在這方面走在前頭,美國還在追趕。如果中國能用這東西打準了,美國航母真有可能翻車。
潛艇是海戰(zhàn)里的隱形殺手,悄無聲息就能給你一刀。中國潛艇數量多,近海活動方便,美國航母的反潛系統(tǒng)再強,面對一大群潛艇也得頭大。誰能在水下玩得轉,誰就多一分勝算。
打仗跟踢球似的,主場優(yōu)勢太重要了。中國近海有靠山,美國得跑過來冒險。遠洋正好反過來,美國隨便浪,中國跟不上。所以戰(zhàn)場在哪兒,真的能決定生死。
中美航母對決沒什么絕對的結果,全看怎么打。在太平洋中部這種遠洋,美國靠偵察和艦載機能占上風,中國確實不好辦。但在近海,中國有地理優(yōu)勢和高超音速武器的加持,跟美國掰掰手腕完全沒問題。
再加上潛艇、導彈這些變量,誰也不敢打包票說一定贏。俄羅斯專家說得有道理,但太絕對了,中國也不是吃素的。中美雙方都在憋大招,技術、戰(zhàn)略、戰(zhàn)術哪塊掉鏈子都可能翻車。所以這事兒,真不是一句話能定輸贏的,還得看以后怎么發(fā)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