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EDR ON-LINE網站2025年4月10日報道,2025年4月初,法國舉行了SOFINS 2025年度軍事技術展覽。法國-德國圣路易斯聯合研究所(ISL)作為參展方,展示了其在軍事電子和制導武器領域的多項新研發成果,推出的關鍵新品是IGB 50(ISL Glide Bomb 50 kg)小型制導航空炸彈。展會期間展出了實物模型,披露了部分技術參數,并發布了宣傳視頻。IGB 50項目的目標是開發適配各類無人機航空系統的新型高精度制導炸彈,以應對中型攻擊型無人機因有效載荷限制無法使用現役航空彈藥的問題。
圣路易斯研究所開發的IGB 50屬于制導滑翔炸彈,可由有效載荷能力50-60千克的戰術無人機掛載。該彈采用復合材料制造由兩個曲面構成的獨特氣動外形彈體,彈體中部設有折疊后掠翼,尾部配備舵面。該彈彈體長度不超過1-1.2米,翼展不超過0.8-1米,標稱質量50千克。其外形不僅實現超過5:1的滑翔比,射程增加到50千米,還能降低從底部和正面探測時的RCS,IGB 50能以最高0.5馬赫的速度快速攻擊目標,還可采用多種攻擊彈道根據指令控制從任意方向發起攻擊,彈載系統支持飛行中段彈道修正以規避障礙,改變攻擊角度,可從側向攻擊轉為頂部攻擊。
IGB 50炸彈彈體頂部的連接器使滑翔炸彈能接收載機平臺提供的目標坐標數據。炸彈初始導航依賴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NSS)制導。為增強抗干擾與反欺騙能力,ISL采用專門開發的受控輻射模式天線(CRPA)。該天線能通過動態形成指向干擾源的零陷來應對干擾或欺騙信號,可處理信號并濾除干擾或錯誤數據,從而削弱地面敵方導航戰系統的不利影響。慣性導航系統作為導航系統組成部分,可在GNSS信號失效時接管導航任務。ISL還集成了機載人工智能(AI)。末段制導基于彈體前端光學傳感器獲取的圖像,末端制導軟件中嵌入的AI算法使IGB 50能夠在復雜背景下追蹤偏離原始坐標或實施規避機動的目標。
IGB 50炸彈戰斗部配置尚未公開。推測采用高爆戰斗部,根據項目要求需達到155毫米炮彈的毀傷效能,這意味著戰斗部需內置不少于7-8千克的炸藥,并通過預制破片殼體或類似結構增強戰斗部殺傷效果。IGB 50炸彈打擊精度低于1米,量產成本應與配備彈道修正引信的火箭增程炮彈相當。目前ISL對IGB 50項目的持續研發目標包括增加新能力,例如特定時間窗口的目標打擊與集群攻擊、定時打擊與蜂群攻擊協同等功能,還與某歐洲公司合作推進更小型滑翔炸彈版本的研發與工業化生產,以適應未來無人機作戰需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