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旗勛章阿穆爾河艦隊遺留的各類廢棄設施
該艦隊早在1955年就已被解散。今天,我們想要分享一些照片和歷史,講述這支艦隊基地最重要的象征——1125號項目的裝甲艇 BK-302 的故事。它被作為紀念碑安裝在昔日艦隊基地(現已成為城市居民區“紅海軍區”)入口處,用以紀念在衛國戰爭中犧牲的阿穆爾水兵。
附圖:1967年,同型多瑙河裝甲艇BK-938(項目1125),拍攝于阿穆爾河
項目1125裝甲艇的設計歷程:
早在1931年11月12日,蘇聯工農紅海軍(РККФ)司令部便批準了一項技術任務,目標是同時開發兩種類型的河用裝甲艇——一種是為第聶伯河設計的小型艇,裝備T-28坦克炮塔及76.2毫米火炮;另一種是為阿穆爾河設計的大型艇,裝備兩座坦克炮塔,火力配置相同。兩型艇都應配備PБК-5型塔式安裝的7.62毫米DT機槍,并可裝載于鐵路平臺車上運輸。
于是,1932年6月22日,“列寧河船設計局”(Ленречсудопроект)開始了項目1124(大型艇)和項目1125(小型艇)的設計,任務是對敵河軍進行戰術偵察、實施后方作戰、支援陸軍側翼、輸送登陸部隊并支援偵察破襲單位。1938年,項目1125/II型火力裝甲艇(BKA No.111)由工程師Kюнстлер設計,后由“河船設計局”總設計師Y·Y·貝努瓦(Ю.Ю. Бенуа)完成。
盡管設計早在當年10月就完成,但海軍與內務人民委員部邊防部隊的訂單直到1934年才下達,決定建造32艘該型艇。首艘艇在戈爾基命名的澤列諾多爾斯克第340造船廠動工。之后,又在莫洛托夫市(今彼爾姆)的第344廠、第194廠(安德烈·馬蒂命名)及伊若爾廠繼續建造。在約10年的生產周期內,共建成203艘項目1125型艇。
由于大量1125型艇被部署至阿穆爾河和阿穆爾艦隊,原本的“第聶伯型”名稱顯得不再合理。此外,還有10艘改進型艇按1125У項目建造。隨著項目演進,艇上采用了多種不同坦克炮塔。
除了第聶伯和阿穆爾河,這些艇還部署至多瑙河、里海、阿姆河,以及波羅的海艦隊。
附圖:1974年,BK-302安裝為紀念碑前的照片
裝甲艇BK-302的歷史:
BK-302裝甲艇于1943年7月,在第344廠(建筑編號:153)根據項目1125/II(1943年IV型)開始建造,1944年春下水。
1944年4月2日,BK-302編入里海軍事艦隊,并于5月20日正式服役;6月6日又調至紅旗第聶伯軍事艦隊第1近衛獨立平斯克裝甲艇分艦隊。
1944年6月23日至8月29日,BK-302參與白俄羅斯攻勢;1945年4月16日至5月8日,又參加柏林戰役。它曾在解放白俄羅斯各城市及西歐戰事中發揮作用。
戰后,該艇劃歸多瑙河紅旗軍事艦隊。自1946年1月1日起,該艦隊逐步轉為和平時期編制。至1960年代初,BK-302連同其他艇被封存。
1964年,因中蘇關系惡化,許多舊式裝甲艇已被解除武裝或拆解,BK-302與其他艇通過鐵路調運至遠東哈巴羅夫斯克的阿穆爾河。1965年,它與約十艘裝甲艇編入第49紅旗河艦師第12旅,該師于1955年以解散的阿穆爾紅旗艦隊為基礎組建。
值得一提的是,阿穆爾艦隊曾因1929年10月12日在同江對日軍進行的大規模炮戰中擊潰松花江艦隊而獲得紅旗勛章,并自1931年6月27日起被正式稱為“紅旗阿穆爾艦隊”。
自1967年起,1125型老舊艇被更先進的191項目AKA型艇逐步替代,老艇被編入次要編組并逐步封存。隨著1975年小型炮艇的服役,1124與1125項目的裝甲艇開始大規模退役與拆解,BK-302也未能幸免。
1974年的照片:БК-302在被作為紀念碑安裝前的樣子
紀念碑的建立:
不過БК-302的命運還算不錯,早在1974年,在共青團克拉斯諾弗洛特區老兵委員會的倡議下,由建筑師В.П.布爾金設計了一個紀念碑,以紀念在衛國戰爭中犧牲的阿穆爾水兵,而БК-302正是這個紀念碑的核心組成部分。
同年,裝甲艇被運送到紀念碑預定地附近,在那里它在地面上擱置了大約半年,等待為其建設混凝土基座。
1975年5月5日,在紀念偉大勝利30周年前夕,舉行了莊嚴的紀念碑揭幕儀式,出席者包括阿穆爾紅旗艦隊(КАФ)老兵、49河艦師的現役軍人和指揮官,還有來自哈巴羅夫斯克市的高級黨政領導和行政代表。
紀念碑的整體構思是展現裝甲艇如同在波浪中滑行的姿態,兩旁種植了針葉樹苗,數十年后已長成高大樹木。而紀念碑本身也已被列入文化遺產調查對象名錄。
1975年5月5日,第49河艦艇師水兵參與紀念碑揭幕儀式的照片
1975年5月5日的另一張照片:摘自《太平洋之星》報,展示了49河艦艇師官兵出席紀念碑揭幕儀式的場景。
首先,我們繞艇一圈,看看整體情況:
艇長為22.65米,寬3.54米,舷高0.91米,吃水深度為0.6米。
通訊設備為“Ёрш”(刺猬)型無線電臺,功率為50瓦,有效通信距離可達80海里。火控系統使用光學瞄準具“ПТ-4”和“ТМДФ-7”。
最大航速:順流時13.6節,逆流時10.8節。總排水量為31.5噸。航程:順流可達178海里,逆流121海里,自主航行能力為兩天,耐海性為3級。
最初使用的是ГАМ-34БП(800馬力)和ГАМ-34БС(850馬力)型汽油發動機。從1942年起,通過“租借法案”獲得的四沖程發動機替代原型,包括Hall-Scott(900馬力)和Packard(最高可達1200馬力)發動機。
БК-302上安裝的是Packard 4M-2500-W-12發動機,功率1200馬力,配有24伏發電機ДГ ГТ-4563-А。
艇上編制為10名船員和1名軍官。最大可搭載30名登陸兵。
武裝包括一門安裝在T-34-76坦克炮塔內的76.2毫米Ф-34火炮,1938年式12.7毫米ДШК機槍兩挺,安裝在МТУ-2海用旋轉機槍塔上,還有一挺7.62毫米ДТ機槍。可攜帶四枚“Р”型或六枚“Мираб”型河用水雷。偽裝系統包括ДА-Т-4-БК-1125和МДШ型煙幕裝置。
現在來看看配備武器的甲板:
МТУ-2旋轉機槍塔
下部結構
進入機艙的艙口
裝甲指揮塔與防彈門
另一個通往船艙的艙口
上部旋轉機槍塔
安裝在坦克炮塔內的主炮
它至今仍顯得氣勢非凡。
炮管內還能清晰看到膛線。
這就是這艘裝甲艇成為紀念碑的故事。
那么,就講到這里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