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時節,由瓊返渝途中,應當地友人的邀請,我們前往慕名既久卻一直未曾前往的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縣。
通道地處湘、桂、黔三省交界處,我的家鄉重慶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位于渝、湘、黔三省市結合部,通道“三省匯一城”,秀山“一腳踏三省”,族群構成和地理處所上的相似性,讓我自踏上通道土地的那一刻起,心頭便有一種親切溫暖的感覺。
當然,緣是天意、分在人為。走馬觀花兩天下來,這片素有“南楚極地、百越襟喉”之稱的奇山妙水令我難以忘懷,印象尤深的是她的精髓神韻:古色通道、綠色通道。
古色通道
作為全國侗族聚居的核心地區之一,通道是湖南省成立最早的少數民族自治縣,也是聞名遐邇的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全國最佳休閑旅游縣、中國大學生最喜歡的旅游目的地,悠久的歷史積淀了極豐厚的人文底蘊。
閱讀通道人文之美這本大書,最接地氣的打開方式,應該是沿著山水林田湖溪河之間的百里侗文化長廊,用腳去丈量那28個入選中國傳統村落、如珍珠瑪瑙般熠熠生輝的侗族山寨。它們大多背靠青山、面向河溪,前照后靠、取勢納氣,游客在體驗其原汁原味的生活日常中,能感受這方水土人與天地的能量互動、人與自然的高度和諧,領悟到原住民寶貴的精神價值和美好追求。
“飯養身、歌養心”,侗歌唱給世界聽?;识级蔽幕迳涎葜亩弊濉读簯俑琛?,舞臺背景是高低錯落的原生態侗寨房舍,演員是勤勞樸實、能歌善舞的侗家兒女,旁邊是樸厚沉雄的普修橋和靜靜流淌的坪坦河。夜幕降臨,演出開始,跌宕起伏的劇情,美若天籟的歌聲,配合著絢麗夢幻的燈光,令每一位游客于“世界‘侗聽’”中如癡如醉、流連忘返。
平日村,架水節融古通今祈盼風調雨順。身著節日盛裝的各民族老少當日不用自來水,而是挑著竹質水桶結隊而行,喜氣洋洋地去到河灘參加一年一度的架水節儀式。儀式由村寨里德高望重的長者主持,先是新春祈福,敬天敬地敬祖先,然后由長者親手從河畔豐茂的竹林里砍下三根粗大的楠竹,用于將清冽的山泉引入桶中,然后由男女老少挑回家用,新春的山泉水將護佑侗寨在新的一年里六畜興旺、五谷豐登。
向暉村,吃會節質樸熱烈團圓喜慶。民以食為天,客手挽著手喝轉轉酒,“歌不斷酒不?!薄案呱搅魉兄簟?,淳樸喜慶的氛圍常常使人情不自禁地沉醉其中。
民俗活動親和山水,文化傳承滲入日常,“吃”和“會”之間,“陽春白雪”與“下里巴人”水乳交融,盡顯當地百姓“勞作半忙半閑,生活半豐半儉,喝酒半醉半醒,心境半佛半仙”的有些超然些于物外的人生心態。
時近傍晚,懷著依依不舍的心情,我們從坪坦村踏上了返回縣城的歸途。穿過人頭攢動、青光鑒人的石板古街,我們如約來到一座古老的風雨廊橋候車,看見河畔一位身著侗族盛裝的漂亮姑娘在橋頭寫生,便主動上前搭起訕來。姑娘是廣州美院的教師,服裝是她因為喜歡而在街上侗族服裝博物館租來穿的,近幾年來,她每年都會獨自或結伴來這里寫生。趨前細看,她畫的是鑿榫嵌合的廊橋橋頭正在拉家常的三位侗族大娘,那善良的笑臉上,最感人的是清澈干凈如孩童一樣的目光。哦,對了,只需看那自然平靜的眼神一眼,便可知道這百里長廊的各族同胞一定會山河無恙、日月悠長。
綠色通道
初春的午后,通道的鄉村無不讓人感覺到“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的潮潤和舒爽,原因為何?
這是因為通道的綠已彌漫為無所不在的空氣,人們在一呼一吸之間,每一個細胞都會自然濾去城市里的焦躁和煩惱,從身體到心靈得到溫馨的撫慰。
是的,作為這片奇山妙水最基本的原色,她綠色的本底真是好極了,立體多元、飽滿豐盈,無需打扮、仿若天成,隨時隨地都可素面朝天地做現身說法,向世界講好深綠通道、生態美好的故事,讓天下游客領略她勇冠三湘、譽滿中華的全國綠化模范縣和生態示范區的迷人風采。
通道全縣的森林覆蓋率近80%,空氣質量平均優良天數比例100%,國家氣象部門授予其“中國天然氧吧”稱號,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譽之為“未被污染的神奇綠洲”。
約20年前吧,我有機會去德國培訓,參訪研習之余,不時會由衷欽羨和感嘆阿爾卑斯山下那連綿起伏的森林和清新宜人的空氣。如今,當我見識了萬佛山百里松濤、莽莽林海的蒼茫浩瀚,當我經歷了濃蔭蔽日、花團錦簇間龍底河大峽谷漂流的驚險震撼,當我感受了丹霞地貌與九龍潭瀑布群落的妙趣天成,當我領略了過恩科亞熱帶溝谷雨林的奇妙夢幻,兩相比較,我認為可謂春蘭秋菊、各有千秋,但從總體上說,今日通道的座座山嶺、條條溪河,其顏值和氣質應當是更勝一籌。
通道的綠色和生態大美還在于其獨特的氣候和地理環境孕育出的生物多樣性,“綠野仙蹤”林林總總,令人嘖嘖稱奇。
她擁有維管束植物達246科960屬2521種,涵蓋多齒紅山茶、珍珠花等珍稀物種。擁有陸生脊椎野生動物達369種,包含哺乳動物、鳥類、爬行動物等不同種類。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8種、二級保護野生動物108種,還發現侗掌突蟾兩棲類動物新種和散生擬鎖蝴菌、通道糙孢孔茵2種大型真菌新種,以及雷山琴蛙、黑地舌茵、光柄路邊菇、擬膠瑚茵4種湖南省的新記錄種。
如詩如畫的綠色通道、生態侗鄉,是上天鐘情于這片土地的自然造化,更是勤勞智慧的侗、漢、苗、瑤等各族人民悉心培育呵護的結果。
尾寨村古雅的廣場上,清朝光緒年間由鄉民自發投工捐資修建的重陽樓的對面,是底層呈正方形,一至四層檐為八角形的攢尖葫蘆頂式木結構侗寨鼓樓,它是民眾集會議事、休閑娛樂的場所。見一樓正中約三米見方的火坑里炭火熊熊,四邊的長條木椅上圍坐著有不少村民,我們在溝通后得以進入暖烘烘的屋內旁聽,原來是村里的“林長”正在宣講春季森林防火與村民的權利和責任。
通道壯美的生態畫卷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說成是由林長制來繪就的。全縣自上而下壓實892位林長的責任,有力保障管護到位,林業站標準化建設和巡護上線率、有效巡護率等走在全省前列,護綠守綠、增綠添綠事業蓬勃發展,生態保護屏障越發鞏固。
全縣5個自然保護區域整合優化為4個,實現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修復,總面積達30292.29公頃,縣域生態空間布局更加科學合理;林地面積18.5萬公頃,濕地公園面積1506.67公頃,森林蓄積量1356.8萬立方米,還新造油茶420公頃,義務植樹30余萬畝,實現了森林資源量質齊升,綠色底蘊愈發深厚。
尤為可貴的是,通道在大力開發森林旅游、森林康養等新興業態,著力打造竹木產業特色品牌的同時,于全省率先制定和實施碳券管理辦法,試點首發林業碳匯權證12本,開發林業碳券碳票2276噸,首筆交易1379噸,為湖南林業碳票試點工作作出了創新性貢獻,為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變生態資源優勢為生態經濟優勢注入了新的活力。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這里不是口號而是行動、不是藍圖而是實效,而且越來越清鮮密實,越來越養眼養心,就像遼闊通天的通道,那漫山遍野萬物復蘇的新綠和生機,令人滿懷憧憬,給人以無限的希望和前行的力量。
來源:重慶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