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
《羌山之門》發布現場
隨著4·23世界讀書日的日益臨近,各種閱讀推廣活動也逐漸多了起來。4月19日,在四川北川石椅羌寨廣場,由四川文藝出版社出版的《羌山之門》新書發布會在此舉行。四川省作家協會黨組副書記魯娟,《文藝報》總編輯劉颋先后致辭,分別從出版意義、地方發展、文學價值等角度評價了《羌山之門》的價值和意義。
《羌山之門》研討現場
《羌山之門》作品創作研討會在石椅羌寨楊華武工作室舉行。作者陳霽詳細介紹了創作過程中走訪村民、核實細節的經歷,展現了文本的真實性與感染力。嘉賓們圍繞作品展開深入研討,中國作家協會《文藝報》總編輯劉颋從文學敘事角度分析,認為作品通過生動的個體故事,將鄉村振興的宏大主題轉化為可觸摸的情感體驗;中國作家協會創研部綜合處處長趙寧肯定了作品對新時代山鄉巨變的深度記錄;石椅村干部群眾代表也分享了書中故事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感慨文學讓石椅村的奮斗歷程獲得了更廣泛的傳播。
作為中國作家協會2023年重點作品扶持項目,《羌山之門》從歷史、地理、民俗等多個角度描寫了石椅村的全貌,全景展現了石椅村由閉塞山村到文旅示范村的蛻變,是一部蘊藏中國鄉土變遷密碼的佳作。
《羌山之門》
該書得到文學評論家李敬澤、作家阿來的推薦。李敬澤在推薦語中透露,2023年,他曾去到北川石椅村,做客央視《山水間的家》節目。“看山川形勝、探歷史沿革,感慨于這個村莊真是以小概大,如果好好寫一部村史,把這個村寫透,其實可以是一部大書,見出新中國以來、新時代以來政治、經濟、文化的總體運動如何具體而微地攪動、塑造著基層和村莊,而一個村莊的生計、日子和治理又是如何在自身的根脈上生長,一方水土如何生機勃勃地回應著歷史和時代。這樣一部書,于我只是閃念而過,我寫不出來,但陳霽終于把它寫出來了。這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報告文學,這是一部微觀史,橫跨文學和人類學,兼有地方志和民族志品格。陳霽以耐心周詳的田野調查、心心相印的對話和體驗、高可俯瞰山川大勢低可領會青萍之末的深思熟慮,寫出了這一部《羌山之門》。”
阿來的推薦語則這樣評價,“懸崖阻絕的地理困局,七屆村支書接力前行的縱向流轉,羌漢鄉親水乳交融的橫向交織——一個村莊的三維坐標,構成了一個精妙的敘事容器。這種歷史縱深感賦予了文本史詩般的厚重,讓一個村莊的命運成為解讀中國鄉土變遷的密碼。因此,我們有理由說,《羌山之門》是一部兼具田野調查深度與文學審美價值的紀實力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