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吃出的腦梗
4月4號,早晨7點多,我腦梗第4次犯。兒子及時把我送到了邳州人民醫院。
醫院的人真多,人潮涌動,絡繹不絕,仿佛一條永無止盡的河流,又如同繁忙的集市,人來人往。
還好,我很快住上了院,治療及時。在院7天,醫生讓我出院,要繼續吃藥,康復治療。
我“三高”沒有,怎么得腦梗的?誰也不知道。有人說可能是轉基因食品“吃出來”的??;還有人說可能是打“新冠疫苗”的結果……
二、很少群里發文章
我有好幾個文學群、文化群,卻很少在里面冒泡,或發表文章。
有朋友跟我說:你看了一些人熱點、焦點文章,結合現實也好寫文章,發表你的觀點,把你的或你關注的媒體大咖他們的思想觀點,分享到群里,給朋友們、同仁們看看,互相交流,互相學習,共同進步,共同成長不好嗎?只要是對國家、對人民有益的正能量的文章,大家都會喜歡!
是的。我理解朋友說的,今天,就發這篇文章。
三、關于文學、文化
文學:以語言文字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觀現實的藝術,包括戲劇、詩歌、小說、散文等。
從事文學工作的人,有成就了,成為文學家。
“有成就”,文學如果不愛黨、愛國、愛人民就很難有成就。
文化: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特指精神財富,如文學、藝術、教育、科學等。
文化人:是指從事文化工作的人。這個稱呼在20世紀30年代出現,標志著人文知識分子以“普通人”身份走向社會實踐。
與“文人”不同的“文化人”,它是褒義詞,常用于描述追求真善美的文化工作者。?
四、知識分子要努力當個“文化人”
知識分子,要當文化人,知識分子應該是國家的“晴雨表”。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是清朝初年著名儒者顧炎武的社會主張。意思是說,民族的存亡,是每一個公民的責任。我們要懂得有國才有家,有家才有我。要學習顧炎武、王夫之、黃宗羲他們并稱明清之際三大思想家。我們要學習他們善于觀察、積極思考和勇于表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