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車安全測試的的嚴苛版圖中,魚鉤測試堪稱最嚴酷的“終極挑戰”。這是一項美國國家公路安全管理局設計的極端測試,模擬車輛在高速行駛中遭遇突發狀況需緊急避障的極端場景。
其以56-80km/h沖入測試區,由“轉向機器人”操控,以720°/s的速度急轉270°,再反向回旋540°,短短幾秒便能精準檢驗車輛防側翻的物理極限。
此前,保時捷卡宴以82.4km/h的成績霸榜五年。但在4月16日,騰勢N9在中國汽研測試中,以180km/h的驚人速度完美通關。測試全程四輪緊貼地面,車身側傾角控制在3度以內,遠超“車輪離地不超5.08厘米”的標準,直接將國際標桿成績翻倍,宣告中國新能源汽車在安全技術領域實現領跑。
這次測試不僅刷新了魚鉤測試的世界紀錄,還獲得了中國汽研頒發的產品認證證書。劃重點:騰勢N9是國內首款獲得國家權威機構魚鉤測試成績認證的車型。這含金量之高不言而喻了。
這份驚艷答卷,源于比亞迪十年磨一劍的技術積淀。能以國際標準翻倍的成績完美通過魚鉤測試,靠的是騰勢N9搭載的三大核心技術構建起來的全鏈路安全體系。
易三方整車智能控制平臺如同“超級大腦”,豐富的傳感器矩陣可以實時感知車身姿態,在急轉向的瞬間,車身傳感器快速感知車身側傾風險,迅速調整后輪轉向角度及不同車輪的扭矩,形成對抗側傾的反作用力,保持車身平衡。
云輦-A智能空氣車身控制系統則是“百變保鏢”,騰勢N9搭載的云輦-A,阻尼、剛度、高度均可調節。在高速過彎時繃緊“筋骨”抑制側傾,顛簸路段又能舒展“身軀”提升舒適性。
超安全車身架構憑借2000MPa熱成型鋼與混動CTB技術,打造出鋼筋鐵骨。賦予了這臺車40000Nm/deg的扭轉剛度,這意味著車身整體性更強,過彎更穩定。
騰勢N9的突破,正在重塑全球汽車安全標準。長期以來,國內車企偏重碰撞測試,忽視動態安全。而180km/h的魚鉤測試成績,推動行業從“碰撞后生存”轉向“風險前規避”。測試時速翻倍,背后意味著每一個駕乘人員的安全指數倍增。
那么魚鉤測試加持的安全保障,到底可以在哪些行車場景中賦能呢?
經常在網上看到一些交通事故的發生,都是因為行車速度過快,轉彎不及時等突發情況,導致車輛側翻、“飛”入河溝、墜入懸崖等危險境地,造成巨大損失。
假如這時候,駕駛的是一輛像騰勢N9這樣通過魚鉤測試的車輛,相對來說,安全指數就會大大提升了。無論是高速避障還是城市道路緊急避險,有了它就多了一重技術安全保障。相信未來會有更多車企加入魚鉤測試這場“終極挑戰”。
相比傳統燃油車的天然局限,騰勢N9憑借三電機驅動、后輪轉向等技術,讓大型SUV擁有小鋼炮般的操控性能,使中國新能源汽車首次獲得國際安全標準制定的話語權。
面對消費者“安全配置看不見摸不著”的疑慮,騰勢N9用85.7km/h的SUV麋鹿測試新紀錄、180km/h直線爆胎不失控、144km/h彎道爆胎穩行駛、120km/h時速AEB剎停等“極限安全秀”,將抽象的安全性能轉化為直觀數據,推動行業從“配置堆砌”轉向“性能實證”。
都知道比亞迪是一家工程師文化的企業,而這一項項基于汽車安全新技術的誕生,就是背后無數工程師們集體智慧的結晶。技術的背后是飽含細膩情感的考量,更是一種可以感受到的溫度。
騰勢N9的成功,標志著中國新能源汽車正從"跟隨者"轉變為"規則制定者"。這種轉變不僅關乎技術競爭,更關乎中國汽車產業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躍遷。
當騰勢N9以180km/h的速度劃過魚鉤測試場地,不僅創造了一個汽車行業安全的新里程碑,更是中國汽車工業向世界遞交的"安全承諾書"。這場測試的意義,遠超速度數字本身——它證明中國新能源汽車已具備定義全球安全標準的實力,而這,僅僅是一個開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