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2024年一季度全國GDP同比增長5.4%,但稅收下降3.5%。主因包括通縮導致現價GDP增速低于可比價增速,財政消費補貼與出口退稅雖拉高GDP卻減少稅收,虛擬租金計入GDP但不納稅,以及統計數據調整放大差異。經濟結構性問題與政策工具使用共同導致GDP與稅收顯著背離。
一、自去年一季度稅收下降但GDP增長之后,今年一季度稅收與GDP數據繼續顯著背離。
2024年一季度的宏觀經濟數據和財政收支數據新鮮出爐后,三郎向讀者們報告過,總體上看,我國經濟呈回升向好態勢,但財政數據與統計數據卻顯露出異步“端倪”:GDP實際增長5.3%,但全國稅收收入同比下降4.9%,宏觀態勢和微觀體驗上大不相同。
想不到,今年第一季度,經濟發展成果的稅收數據與稅收基數的GDP數據,繼續顯著背離。一季度,GDP同比增長 5.4%。但稅收收入下降3.5%。
我們常說,稅收是經濟的晴雨表。因為GDP是稅收的來源,也稱為稅基。在經濟學中,當稅率不變時,稅收與稅基的變化高度相關。在稅率變化時,稅率下降,有利于促進GDP的增長,稅率提高,將抑制GDP的增長。
從去年至今,國家沒有出臺任何加稅或減稅的政策,但是因為稅收計劃難以完成,各地普遍加強了稅收稽查,對歷年欠稅的追繳力度也非常之大。這從包含罰沒收入的去年一季度非稅收入逆勢增長10.3%,今年一季度非稅收入又逆勢增長8.8%,可以非常清晰地觀察到。
二、為什么GDP增長與稅收收入下降,存在如此非同尋常的背離呢?
一般而言,稅收數據如果與稅基數據增減不一,或者增減幅度差異較大,或者是稅率調整,或者是稅收征收力度松緊不一,或者是高稅率企業與低稅率企業結構出現大幅變化的經濟結構所致。
去年以來未見較大的稅率調整,稅收征管力度還加大了。一年之間的不同稅率的經濟結構,也不可能出現左右稅基和稅收背離的重大變化。結合數據和客觀實際情況,三郎推測,導致GDP增長而稅收下降的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通縮導致可征稅的現價GDP增長幅度,實際上低于可比價GDP的增長。
我們知道,稅收是按照實際銷售額計稅的,因而稅收對價格比較敏感。而我們公布的GDP實際增長速度,是按照不變價格計算的。但由于我國存在較為嚴重的供給過剩、需求不足的結構性問題,從2022年四季度開始,我們按照GDP價格縮減系數衡量的宏觀物價總水平,實際上已經在持續下跌了,出現了我們這兩年常說的價格通縮現象。
從經濟學邏輯來說,資金價格是宏觀價格水平的基石。自央行從2021年12月開始實施持續的降息、降準的寬松貨幣政策以來,我們的貸款利率便一路向下。政策利率的核心——7天逆回購利率已經從2021年11月的2.2%下調至目前的1.5%,3年多來下降了31.8%。
在央行政策利率持續下調的帶動下,貸款利率、存款利率、債券利率,以及其他幾乎所有的政策價格,都在向下調整。資產價格持續下降,其核心邏輯就在于從資金到資產,從資產到消費品的全方位的供給過剩、需求不足。
2025年3月份, CPI同比下降0.1%; PPI同比下降2.5%,這是PPI連續第30個月同比下降;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下降2.4%,持續下降了23個月。
因此,2024年一季度,以可比價計算的GDP增長5.3%,但按現價計算的名義增速只有4.2%,GDP價格縮減系數下降了1%,GDP名義增速與可比價增速相差1.1個百分點。
2025年一季度,以可比價計算的GDP增長5.4%,但按現價計算的名義增速只有4.6%,GDP價格縮減系數下降了0.8%,GDP名義增速與可比價增速相差0.8個百分點。
第二、為了解決供給過剩的問題,財政支出了大約8359億元補貼來拉動對內和對外消費,放大了稅收與GDP的增速背離。
經濟學中的價格規律告訴我們,供大于求,價格下降。GDP價格縮減系數持續連年多下降,已經充分證明了我們這兩年處于嚴重的供給過剩,但國內外總需求不足的困境中。
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我們的供給過剩源于經濟增長模式為投資驅動型,與之配套的產業政策持續補貼生產企業,刺激企業擴大供給。我們需求不足源于與投資驅動模式配套的國民收入分配政策,集中了越來越多的收入在公共財政和國有企業中,導致個人所得嚴重不足,進而導致家庭購買能力不足,需求相對于供給嚴重不足。
因此,解決我國的供給過剩、需求不足的問題,應該是抑制投資、削減財政對產業政策的支出,在國民收入分配中增加個人所得比重,提高家庭購買能力,刺激國內需求。
但強大的政策慣性,導致我們用向企業支付消費補貼和出口退稅的方法來刺激國內外需求。
對內,2025年,全國財政計劃支付3000億元消費補貼,拉動國內需求。
年初,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李春林宣布,財政已于 1 月向地方提供了第一批 810 億元人民幣,用于促進汽車和電器銷售的補貼計劃。
2025年1月8日 ,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發布下發《關于2025年加力擴圍實施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的通知》。將新能源城市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補助的標準,從平均每輛車補貼6萬元提高到8萬元;將消費品以舊換新從8類擴大到12類,單件最高補貼仍為銷售價格的20%;將以舊換新政策延伸至手機、平板電腦和智能手表等三類數碼產品,按產品銷售價格的15%給予補貼;將符合條件的國四排放標準的燃油車納入報廢更新補貼范圍;繼續大力支持家裝消費品換新和電動自行車以舊換新。
一季度,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 12.47 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 4.6%。從騎牛研究所提供的“2025年一季度的社會商品零售總額中,有消費補貼的類別增長較快“圖表來看,有消費補貼的類別,一季度銷售額普遍增長超10%,沒有消費補貼的類別,增長一般在3.5%以下。
一季度僅國家財政支付的用于促進汽車和電器銷售的消費補貼就達到810 億元人民幣,粗略估計全國各地用于全部消費補貼的金額應該超過2000億元,占到零售額的至少1.6%,占到GDP的0.63%。而補貼,產生了銷售額和GDP,但它不會產生稅收。
對外,我們通過巨額的出口退稅來增強出口商品的價格競爭力,拉動國外需求。
一季度,中國通過同比增長14%的7549億元的出口退稅,降低了企業的出口成本,增強了出口商品的價格競爭力,通過降價銷售拉動外需,推動一季度商品出口增長6.9%至61314億元,但進口壓縮了6%至41700億元,換來同比增長50.4%的19614億元的商品凈出口,推動GDP多增長2.67%。
在這里,我們需要注意幾個數據:
今年一季度,商品出口僅增長6.9%,但出口退稅增長了14%。去年一季度,商品出口僅增長4.9%,但出口退稅增長了19.8%。
出口商品退稅率,從2023年的7.2%,驟增到2024年一季度的11.5%,再增加到今年一季度的12.3%。
出口退稅,能換來出口增長和凈出口增加,進而推動GDP增長,但出口退稅不僅不能帶來稅收增加,反而會導致稅收損失。一季度出口退稅同比增加925億元,導致稅收減少1.95%,但凈出口增加,進而推動GDP多增長了2.67%。
第三、虛擬租金增加了GDP,但不用交稅。
去年12月27日,國家統計局核算司負責人就2023年GDP數據修訂問題答記者問中,重點提及在修訂2023年GDP的過程中,將城鎮居民自有住房服務價值核算方法,由成本法改為租金法,并同步修訂GDP數據。
2023年GDP初步核算數進行修訂后,2023年GDP為129.43萬億元,比初步核算數增加3.37萬億元。其中,實施城鎮居民自有住房服務價值核算方法改革,GDP增加1.34萬億元,導致GDP增加1.1%。
至關重要的是,從成本法改為虛擬租金法之后,將顯著影響GDP價格縮減系數。
在自有住房服務價值改為虛擬租金法之后,如果房價漲幅快于租金,則會低估GDP價格縮減系數,如果房價漲幅低于租金,或者房價跌幅大于租金,則會高估GDP價格縮減系數。
2024年,使用虛擬租金法計算自有住房價值,因房價與租金增速差為負4.3個百分點,加權計算,將導致GDP價格縮減系數高估0.29個百分點。如果加入這一部分,2024年的GDP價格縮減系數將從負0.8%擴大到負1.1%。名義GDP增速將從4.2%回落到3.9%。
2025年一季度,租金的下降幅度依然小于房價的下降幅度,也高估了GDP的名義增速大約0.25%左右。
第四、數據可信度不一,導致了稅收與GDP數據的背離。
從基本常識來說,稅收數據不易造假,其可信度較高。統計數據中一些全面統計的數據,因各地政績沖動存在虛報的可能。一些抽樣調查的數據受樣本代表性的影響,也存在誤差。正是這些誤差的存在,我們可以發現,如果用國家統計局今年一季度公布的數據與去年一季度直接對比,增速明顯低于今年一季度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增長幅度。
比如,去年一季度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固定資產投資為100042億元,今年一季度為103174億元,直接計算同比增長3.1%,但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增速為4.2%。
比如,去年一季度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社會商品零售總額為120327億元,今年一季度為124671億元,直接計算同比增長3.6%,但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增速為4.6%。
這意味著,國家統計局下調了去年固定資產投資和社會商品零售總額的基數。但財政部不可能下調2024年一季度的稅收基數。這當然也從數據上,放大了稅收數據與統計數據的背離。
三、總結:從有數據支撐的一些方面探尋稅收與GDP數據背離是如何形成的?
總結上述分析,我們可以歸納如下:
第一、一季度出口退稅,導致稅收收入多下降了1.95%。如果沒有出口退稅增加的影響,一季度稅收下降幅度將從3.5%收窄到1.55%。
第二、五大因素影響實際GDP多增長了6.95%。
GDP價格縮減系數下降0.8%,影響實際GDP多增長了0.8%;
消費補貼2000億元,影響實際GDP多增長了0.63%;
出口退稅7549億元,影響實際GDP多增長了2.67%;
自住房改為虛擬租金,影響實際GDP多增長了0.25%;
統計數據誤差,影響實際GDP多增長了2.6%.
如果沒有上述因素的影響,一季度的實際GDP將下降1.55%,與剔除出口退稅影響的稅收收入下降幅度,就基本相當了。
【作者:徐三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