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漸成熟的西紅柿。
近日,武威市涼州區大柳鎮日光溫室里,粉紅圓潤的西紅柿掛滿枝頭,翠綠欲滴的黃瓜在藤蔓攀爬……種植戶董娟和工人們穿梭其中,忙著采摘、分揀、包裝,現場一派繁忙的景象。
“今年種的是普羅旺斯西紅柿,口感好、品質好、產量高,種苗由武威市憶農甜原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提供,在種植過程中公司派技術人員上門全程指導。”董娟家住大柳鎮西社村,說起新型合作模式,臉上掛滿了笑容。
董娟所說的新型合作模式是涼州區近年來探索推進的“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全產業鏈經營模式,不僅帶動了種植戶增收致富,還壯大了涼州區設施蔬菜規模化種植。在實施過程中,涼州區積極優化供應鏈,推動蔬菜產業向綠色高效轉型升級,不斷提升蔬菜產業高質量發展“含綠量”。
截至去年底,涼州區設施農業(日光溫室)面積達13.7萬畝,年產優質瓜菜110萬噸,從單一種植到三產融合,從分散種植經營到全鏈發展,涼州設施蔬菜產業邁上高質量發展新臺階。
“我們在與種植戶合作的過程中,為他們提供種苗、肥料及全程技術服務。除此之外,前期還給種植戶墊資,讓他們安心種好我們培育的果蔬,最后由我們公司統一進行銷售。這樣既緩解了種植戶面臨的資金壓力,又解決了他們的銷售難題。”武威市憶農甜原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負責人安強說。
種植戶在大棚里忙碌。涼州區融媒體中心提供
如今,在涼州區“大抓招商、大抓項目”的發展熱潮下,產業振興帶來的多重效益日漸凸顯。
今年初,高壩鎮民樂苑社區居民王凈結束了多年外出務工生涯,到武威市憶農甜原生態農業有限公司上班,實現了“務工顧家兩不誤”。
“在家門口上班,不僅每月可掙4000元左右,還可以照顧家人,要比在外奔波務工好很多。”王凈頗有感觸地說。
很多像武威市憶農甜原生態農業有限公司一樣的民營企業選擇落地涼州,投身特色產業領域,在帶動蔬菜產業發展的同時,幫助許多村民實現了家門口穩定就業。
安強介紹,武威市憶農甜原生態農業有限公司不斷加大資金投入,先后與清水、清源、武南等10個鎮700多戶種植戶合作種植1200余座日光溫室,種植經營普羅旺斯西紅柿、釜山88小番茄、冰激凌水果蘿卜等特色蔬菜,通過“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全產業鏈經營模式,帶動越來越多的種植戶增收致富。(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金奉乾 通訊員 李化陽)
本文來源:新甘肅客戶端
閱讀更多:《》《》《》《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