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戶外放生活動越來越受到一些人的青睞。這也引發了一系列問題,比如外來物種入侵。類似鱷雀鱔、清道夫、巴西龜等物種,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因此,外來魚類不能放生,就成了一種共識。但本土魚類,是不是就可以隨意放生呢?
今天咱們得潑盆冷水——連本土魚也不能隨便放!你以為的“行善積德”,分分鐘可能變成“生態殺手”。
咱們先看個真實案例:云南四川的一些高原湖泊,因為引入了“子陵吻蝦虎魚”,短時間在這些湖泊內形成優勢種群,與土著魚類競爭食物和空間,吞食土著魚卵,短短幾十年讓土著魚幾乎絕跡。
“子陵吻蝦虎魚”屬于我國本土魚類,但仍舊帶來很嚴重的生態災害。
一、本土魚放生,為何成了生態災難?
先劃重點!本土≠全國通用!我國幅員遼闊,同一物種在不同流域可能互不干擾,但一旦跨界放生,就會像“定時炸彈”一樣毀掉生態鏈。
比如新疆大頭魚的瀕危,背后竟是“老鄉”大銀魚的功勞。
其實,很多人對“外來物種”這個詞的理解有偏差,認為只有從國外來的東西,才算是外來物種,這個理解有些片面。
廣義的外來物種,是指自然界中原本不屬于某一地區、某一生態系統或生物群落的生物種類。咱打一個比方,長江流域的魚類,到了黃河流域,或者北方的魚類,到了南方水域,都可能算是“外來物種”。
比如:麥穗魚在我國各地隨處可見,但在一些高原地帶,比如西藏、云南,它們也算是外來物種,隨意放生也可能引發生態災難。
二、這幾種“本土殺手”,千萬別隨意放生
下面這些魚名,釣魚人可能眼熟,但它們的危害遠超你想象——
1. 麥穗魚:釣魚人最煩的魚,卻是生態圈的“卷王”
釣魚時最煩它鬧鉤?但它在西北、青藏高原卻是外來者。
一旦放生到這些區域,它會瘋狂搶食、擠占其他魚類的生存空間,并吞食其它魚類的魚卵,導致土著魚類滅絕。
2. 子陵吻蝦虎魚:云南湖泊的滅霸
20世紀70年代,云南引入四大家魚時“夾帶”了它。這家伙繁殖快、吃魚卵,直接把土著魚吃到瀕危。
直到現在,它被禁止在西南地區的河流放生,違者就是給邊境生態“遞刀子”。
3. 大銀魚:面條魚的“黑化版本”
大家別被它細長的身材和獨特的外觀給騙了!
大銀魚在新疆、華南等地堪稱“滅門專業戶”,專吃本土魚苗、魚卵。一旦大量繁殖,很容易對當地土著魚類構成威脅。
在我國西南、西北諸河流域、青藏高原、華南、海南等地區,要嚴格禁止放生大銀魚。
4. 雜交鯉魚:黃河鯉魚的噩夢
鯉魚也屬我國的本土魚類,但不同地區的魚類,體型特征也有著較大的差異,隨意放生可能導致一些優質魚類基因被“同化”,直至消失不見。
最典型的就是“黃河鯉魚”,由于很多放生愛好者向黃河河道中大量放生雜交鯉魚,導致黃河鯉魚的優質基因逐步消失,真正的黃河鯉魚已經不多見了。
所以,不能隨意向黃河里面放生鯉魚。
5、梭鱸:兇猛的“小狗魚”
梭鱸俗稱小狗魚、牙魚,食性十分兇猛,會大量捕食、排斥原生魚類,在新疆額爾齊斯河和烏倫古河水系以外區域禁止放生。
6、河鱸:導致“大頭魚”滅絕
河鱸,俗名“五道黑”,主要分布于新疆北部,它曾將讓博斯騰湖里面的“新疆大頭魚”滅絕。后來,為了遏制“五道黑”,人們又向博斯騰湖放生了池沼公魚,結果“五道黑”又被池沼公魚打敗。
所以,河鱸在在新疆額爾齊斯河和烏倫古河水系以外區域,禁止放生。同時,上面說的池沼公魚,也不能隨意放流。
7、烏鱧:最兇猛、最常見的本土魚之一
烏鱧俗名叫黑魚、烏魚、烏棒、蛇頭魚。這種魚相信很多人都見過,食性十分兇猛,會競爭排斥原生魚類。在西北內流區、黃河上游、青藏高原、珠江水系及海南,禁止放生。
三、放生變殺生?這些坑你踩過嗎?
看了以上幾種本土魚類,你以為放生它們是“善舉”,但可能藏著致命的生態危害。尤其是跨水系放生,不僅是這些魚可能無法生存,最大的威脅是它們可能會影響原生魚類的生存,隨意放生純屬“殺生”。
放生前,一定要先查查“魚籍”,確保它們是本地“原住民”,否者一律不能隨便亂放
目前,在長江流域已發現幾十種外來魚類,全是亂放生惹的禍!
所以,放生愛好者一定要懂得,真正的慈悲不是自我感動,而是對萬物心存敬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