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備最好,反應最快,作風最強硬,人員編制是屬于滿員的集團軍,則被稱之為甲類集團軍。(解放軍歷史上的第38集團軍,第39集團軍,還有第54集團軍,是被公認裝備最好反應最快的甲類集團軍,還是我軍史上的機械化集團軍)
人員編制不是很滿,武器裝備僅次于甲類集團軍的部隊,則是被稱之為乙類集團軍。
雖然,乙類集團軍在裝備方面,要落后一點。但是,能夠成為解放軍歷史上乙類集團軍的部隊,曾經都是解放時期,各大野戰軍的王牌勁旅。
如果講到:在解放戰爭時期,哪個野戰軍產生的王牌軍數量最多,毫無疑問肯定是第四野戰軍。就比如小編前面提到過的第54,第38,第39集團軍,就是來自解放戰爭時期的第四野戰軍。
除此之外,還有乙類集團軍第40集團軍,第41集團軍,第42集團軍,第47集團軍,都是由解放時期的四野部隊發展而來的。
由此可見,鼎盛時期的第四野戰軍,綜合戰斗力是多么的強悍。
第二野戰軍在解放時期,共計擁有九個正規軍,包括,產生的王牌軍數量也不如第三野戰軍與第四野戰軍。但是,來自二野的王牌軍質量卻非常高。
在1985年,下轄九個正規軍的第二野戰軍,卻有四支部隊成功保留,成為解放軍歷史上的24個集團軍之一。如果加上改編為空降軍的第15軍,那就有五支部隊得到了保留。
第一支部隊是長白猛虎第16集團軍。(由于這支部隊,在新中國成立后,長期駐守祖國的東北三省,與長白山脈緊密相連,“長白猛虎”的稱號也由此而來)
第16集團軍是由第二野戰軍第16軍,在1985年改編而成的。這支部隊具有勇猛頑強,敢打硬仗的戰斗作風,如同猛虎一般在戰場上勢不可擋,在多次戰役戰斗中展現出了強大的戰斗力和頑強的戰斗意志,成為解放時期的主力部隊之一。
第二支部隊是叢林猛虎第14集團軍。(這支部隊在新中國成立后,長期駐守祖國的西南邊境,具備豐富的叢林作戰經驗,從而贏得了叢林猛虎的稱號)。
第14集團軍是由第二野戰軍第14軍發展而來的,它的前身可以追溯到中原野戰軍第四縱隊。司令員是陳賡,包括第14軍的首任軍長李成芳,都是我軍戰爭史上的名將,猛將,在他們的帶領下,第14軍養成了強硬的作戰風格,及頑強的戰斗意志,成為解放軍歷史上的王牌軍之一。
第三支部隊是第13集團軍。(這支部隊與第14集團軍一樣,在解放戰爭時期,都是隸屬陳賡將軍的第四兵團,在新中國成立后駐守西南,從而積累了豐富的山中作戰經驗,同時也贏得了山東猛虎軍的稱號)。
第13集團軍是由第二野戰軍第13軍改編而成的,它的前身是中原野戰軍第四縱隊,核心指揮官是開國中將周希漢。
要知道,在整個解放戰爭時期,第13軍在戰場上消滅大批敵軍有生力量,創造俘虜敵將數量最多紀錄。軍長周希漢更是野戰軍司令員劉伯承眼中的軍中趙子龍,還是兵團司令員陳賡麾下的第一戰將。
第四支部隊是第12集團軍。(這支部隊是解放軍歷史上產名將數量最多的集團軍,因此得名百將軍,意思就是形容第12集團軍名將輩出)。
第12集團軍是由第二野戰軍第12軍發展而來的,它的前身是中原野戰軍第六縱隊,強悍的作戰風格,加上司令員王近山又是一員猛將。所以,第六縱隊成為劉鄧麾下的第一把尖刀,也是唯一一個被政委鄧公稱贊,最擅長打惡仗,硬仗的部隊。
從這也體現出,在解放戰爭時期,第12軍在第二野戰軍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第二野戰軍成功保留下來的四支部隊,第12集團軍與第13集團軍是屬于解放軍歷史上的甲類集團軍。第14集團軍與第16集團軍是屬于乙類集團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