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知否》中最別扭的人,聰慧又善良,卻讓人同情不起來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的衛小娘是一個復雜而充滿爭議的角色,不過這個角色卻不同于其他。
比如小秦氏,即便不喜歡她的人,也能看到她的悲劇性,但到了衛小娘,爭議卻大于欣賞,甚至有觀眾直言:讓人同情不起來。
這個角色是電視劇加的,原著小說中她的存在就是為了給女主一個絕世美女的身份,只存在于別人的口中,除此之外,沒有任何價值。
到了電視劇里,她雖然只是短暫出場,卻對整部劇的走向和女主盛明蘭的成長產生了深遠影響。
衛小娘的角色定位暗含不爭的哲學
1. “不爭”背后的道家智慧與無奈
衛小娘被塑造為“不爭不搶”的典型,她了解盛家后宅權力斗爭的殘酷,選擇隱忍以保全自身和女兒明蘭。
比如,面對林噙霜克扣炭火,她告誡明蘭“若給便是該,若不給便是不該”,強調忍讓。
然而,這種不爭并非消極,而是以退為進的策略,她通過引導明蘭投靠盛老太太,為其未來鋪路,展現了長遠的“爭”。
衛小娘臨終前告訴明蘭“活著最大”,讓她學會了藏拙與隱忍,這一教導成為明蘭前期生存的核心策略,比如裝傻充愣、避免與墨蘭如蘭沖突。
對比林噙霜為子女爭寵不擇手段,培養出墨蘭的虛榮與狹隘。
2. 衛小娘的悲劇根源在于多重結構性壓迫
出身卑微:作為家道中落被賣入盛家的妾室,她的地位較低,導致下人對她輕慢。
工具人屬性:大娘子王若弗引入她只是為了分林噙霜的寵,但是并未提供任何實質庇護,讓她被迫成為兩派斗爭的犧牲品。
盛纮的涼薄本性:盛纮對林噙霜的偏愛與對衛小娘的冷漠,使她的訴求難以被重視。
衛小娘的性格是矛盾的,兼具高潔與“愚蠢”的雙面性
1. 清高與驕傲的內核
衛小娘雖表面柔弱,卻有著讀書人的清高氣節。她不屑于林噙霜的諂媚手段,甚至對盛纮刻意疏遠,這種“不爭寵”實為對尊嚴的堅守。
臨終前,她不讓明蘭想著復仇“保命要緊”,又教她懂得感恩(給顧廷燁護膝),并且傳承了《李娘子鎮守娘子關》的獨立精神,這些都表明了她精神獨立的品質。
2. “愚蠢”爭議的合理性
部分觀眾批評衛小娘“不爭”是迂腐,覺得她太清高、認不清自身處境,例如拒絕向大娘子或老太太求助,導致孤立無援。
觀眾認為,為了孩子她必須戰斗,畢竟她不得寵,明蘭也不會被盛弘重視。她們之前遭了許多罪,連炭火吃食都沒有,還不如斗一斗呢。
還有教育明蘭的“不給便是不該”的理論,觀眾也接受不了。這不平白受罪嗎?
另外,她明知道林小娘的狠毒,對對方竟然沒有任何防備心理,送來的丫鬟隨意用、吃食隨便吃,這些都顯示了她的“愚蠢”。
不過也有觀眾認為她的選擇更多是權衡利弊后的無奈,而非單純的“愚蠢”。
當時有這樣的介紹,比如大娘子忙于華蘭婚事無暇顧及瑣事,而且她智商不足以抗衡林噙霜;老太太對妾室沒有義務庇護(被小妾害過),衛小娘不敢主動靠近。
衛小娘是封建禮教下的女性困境的代表
1. 妾室命運的縮影
她無自主權、依附于主君與正妻、隨時可能成為權力斗爭的犧牲品,她的死亡不僅是個人悲劇,更是制度性壓迫的必然。
2. 理想主義者的覆滅
衛小娘的高潔品性與獨立精神與封建禮教格格不入。她的“不爭”本質是對污濁環境的消極抵抗,但最終仍被吞噬,凸顯了個人理想與時代局限的沖突。
但無論如何,電視劇相較于原著,極大豐富了衛小娘的形象,將她升華為獨立女性精神的象征,超越了傳統“苦情母親”的刻板形象。
總之,衛小娘是一個充滿矛盾爭議的角色,她的“不爭事實”有人覺得是生存智慧,也有人覺得是清高使然,甚至因此對她的悲慘命運也同情不起來。
不過,她精神遺產還是延續到了明蘭身上,她教會了明蘭忍讓和獨立,成為日后對抗命運的重要力量。
比如明蘭為衛小娘報仇,完美詮釋了“謀定而后動”的魅力。
我要說的就是這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