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姨,這拓印是怎么個玩法呀?”“咱們這非遺可有年頭了吧!……”在肥城市孫伯鎮五埠村伙大門景區岱宗傳拓工坊內,眾多游客新奇地圍在非遺傳承人張淑蓮身邊,七嘴八舌地拋出一個個問題。
2025 年,作為別具韻味的 “非遺年”,掀起了全民暢享非遺魅力的熱潮。而位于五埠村伙大門景區的非遺工坊,毫無懸念地成為肥城這個假期里人氣爆棚、游人如織的打卡勝地。
五埠村是一個擁有六百多年歷史的中國傳統村落,素有 “山東第一石頭村”“中國獨特伙大門” 美譽,其 “青石干茬縫砌墻技藝” 與 “五埠伙大門居住民俗” 是泰安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立足本土文旅優勢,五埠村廣邀各地非遺高手,引入桃木雕刻、岱宗傳拓、許氏面塑等 20 余項省市非遺項目,整合建成一座集保護、旅游、消費、研學于一體的非遺工坊,積極探索“非遺+文旅”融合全新發展模式,讓這座旅游村注入了全新的生機與活力。
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務司、中國群眾文化學會指導舉辦的2024年長三角及全國部分省市最美公共文化空間大賽中,五埠嶺伙大門景區“非遺工坊”入選“優秀公共文化空間案例獎”。
據統計,2024 年,五埠村接待游客52萬人次,非遺相關收入占比 72%,村集體收入從40萬元躍升至80萬元,成為了肥城市“非遺+文旅”融合發展范例。
“以前非遺只是靜態的展品,現在通過打造非遺+文旅融合發展模式,成功讓非遺變身成為游客可親身觸碰、深度參與的活態體驗項目,讓游客收獲了獨一無二的旅行經歷,推動肥城文旅邁向新高度?!狈食鞘形穆镁贮h組書記、局長劉任力介紹道,肥城市已建成非遺工坊16處,培育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11項。
在桃花盛開季期間,游客把玩桃木工藝品,體驗非遺剪紙;端午假期,肥城14個鎮街同步開啟"非遺購物節",甲氏甌雞、汶陽烙畫、桃木雕刻等38個非遺項目集體"出攤";春節期間,春秋古鎮推出非遺夜游,游客可參與皮影戲、打鐵花……這種非遺+文旅融合的“體驗化”模式正在肥城復制。
更值得關注的是“非遺+研學”的深度融合。伙大門景區依托打造的非遺工坊,開發研學實踐課程與精品線路,搭建實踐教育平臺,讓學生在體驗中感受非遺魅力,傳承傳統文化。
截至目前,伙大門景區已接待研學游客超5萬人次。不僅提升了景區知名度,推動了肥城文旅產業發展,為非遺活態傳承注入新動力 。
(大眾新聞記者 曹儒峰 通訊員 紀宗玉 董效晏 滑婷婷)
(大眾日報及大眾新聞客戶端歡迎各界投稿,提供線索,包括文字、照片、短視頻,文字投稿務必配上照片、短視頻。泰安新聞素材請投大眾日報泰安記者站電子郵箱dzrbta@126.com,熱線電話:05388011909。來稿請務必注明作者、手機,以便進一步聯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