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約車市場一直呈現著一超多強的局面,在這一背景下,曹操出行希望背靠吉利,通過定制化專用汽車,提升司乘體驗,從而提高競爭力;而吉利也希望把它當作深化布局智駕技術的抓手
文|李佳屹 李皙寅
編輯 | 李皙寅
4月18日,中國證監會國際合作司發布公告,正式批準曹操出行有限公司(下稱“曹操出行”,CaoCao Inc.)境外發行上市的備案申請。該公司計劃發行不超過1.92億股普通股,并在中國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掛牌上市。
招股書中顯示,融資資金在未來三年將用于提升并推出定制車、改進車服解決方案和服務質量、擴大地理覆蓋范圍、提升技術及投資自動駕駛,以及償還借款和補充營運資金等方面。
公開資料顯示,曹操出行成立于2015年5月,由吉利控股集團戰略投資孵化,主要提供網約車、順風車及車輛租賃服務。截至IPO(首次公開募股)前,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通過Ugo Investment Limited持有公司83.9%的股權。
在備案通知書中,中國證監會另有如下要求:曹操出行應按照承諾,嚴格落實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商務部等部門提出的整改要求,并在境外發行上市過程中應嚴格遵守境內外有關法律、法規和規則。
目前,曹操出行完成三輪融資,投資方包含農銀國際、吉利控股、浙商創投、蘇州高鐵新城、天堂硅谷、東吳證券等投資方旗下投資平臺。最近的一次,是2021年獲得吉利控股、相城金控等公司在內的38億元B輪融資,也是當時網約車出行企業獲得的國內最大額度單筆融資。
網約車行業競爭進入考驗平臺運營能力和盈利能力的拐點,上市一方面可以獲得融資獲得更加充沛的現金流,同時也能緩解資本和投資方的壓力。同時,業內也在探索包括定制造車、智能駕駛出租車等新興業務拓展布局,都需要資本加持。
目前,整個共享出行行業,依然呈現著一家獨大的市場態勢,以撮合交易賺取服務費的盈利模式也顯得單一。如今,這個行業需要新的商業模式和增長方式,曹操出行試圖用定制化造車加智能駕駛破局,能成功嗎?
共享出行,競爭激烈
出行服務、車輛租賃和車輛銷售是曹操出行的主營業務。其中,出行服務是曹操出行的核心業務,相關收入占總收入超過90%。
2021年至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曹操出行的收入分別為71.53億元、76.31億元、106.68億元及61.60億元,營收穩健增長的同時,盈利依然承壓,上述時段內曹操出行的經營虧損分別為28.01億元、18.66億元、15.75億元及5.07億元,虧損幅度逐漸收窄。
毛利方面,2021年至2023年,曹操出行的毛利分別為-17.47億元、-3.39億元和6.15億元,毛利率分別為-24.4%、-4.4%和5.8%。到了2024年上半年,毛利增長至4.28億元,毛利率進一步提升至7%。
這主要源于共享出行市場的激烈競爭以及高昂的運營成本。為了搶占市場份額,各大平臺紛紛采取補貼、優惠等措施吸引用戶,這導致企業的利潤空間被大幅壓縮。同時,隨著監管政策的趨緊和用戶對服務品質要求的提高,共享出行企業的運營成本也在不斷增加。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目前中國網約車行業的五家頭部企業占據了近九成的市場。滴滴出行市場占有率超七成,2023年的總交易額接近于曹操出行的16倍。
目前,網約車市場的競爭頗為激烈,滴滴一家獨大,業內運力飽和,監管從嚴依舊,面對沒有什么品牌忠誠度的消費者,往往依然習慣于跟隨補貼規模的大小,選擇出行平臺。
4月12日,滴滴宣布將追加投入20億元專項資金。其中,10億元用于司機補貼,通過增加補貼、優化收入和權益保障等措施吸引新司機;還有10億元投入乘客端,用優惠補貼刺激用戶的出行頻率和需求,帶動關聯消費活力。
曹操出行CEO(首席執行官)龔昕曾對《財經》表示,補貼可以帶來訂單,不證自明。如今,有的企業自恃口袋有錢,走短平快的補貼路徑,但補貼退去之后,拿什么去留存用戶?核心還是體驗和效率。
如上是行業的共識,那么如何提升自己的差異性,不同企業的選擇也不盡相同。
定制造車,布局智能駕駛,能否突圍?
談及曹操出行,它身上最大的特質就是吉利的背景,吉利也是國內最早布局網約車的車企。
一位吉利系的出行業務負責人曾對《財經》透露,主機廠不做出行市場,眼睛是瞎的。在他看來,只有更廣泛地接觸終端消費者,才能獲取消費者反饋,升級迭代車型;如果能夠將智能駕駛技術應用于網約車領域,就能夠收集更多的數據,更好地升級智駕系統。
曹操出行不諱言自己的整車廠出身,并有意以此作為自己的優勢。其一,其基于網約車用車場景,專門定制化生產了一系列專用汽車,圍繞司機駕車、乘客坐車各種場景,優化服務體驗,降低車輛自身的運營成本;其二,在車輛運營環節,曹操出行和幸福千萬家(同是吉利系背景孵化公司專注服務網約車司機購車、用車等需求)還有易易互聯(吉利系孵化的換電平臺)合作,通過一攬子服務降低司機用車成本。
2021年,曹操出行開始部署定制車和車服解決方案,2022年開始部署定制車以提供專車服務,2023年下半年開始向第三方銷售定制車。目前,曹操出行的網約車業務已覆蓋全國超百城,并在29個核心城市部署了33000輛新能源定制車輛。
定制車業務顯著降低了曹操出行的營業成本。2023年,定制車履行的訂單占曹操出行GTV的20.1%。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楓葉80V 及曹操60的估測TCO分別為每公里人民幣0.53元及人民幣0.47元。與具有電池更換功能的典型純電動車相比,曹操出行的定制車TCO分別減少了32%至40%。
據曹操出行總裁柳森透露,曹操智行計劃在2026年推出兼顧成本與體驗的完全定制智慧乘用車車型,預計單車制造成本將大幅低于行業同類車型。
2025年2月,曹操出行上線了曹操智行自動駕駛平臺,并開啟試點運營。據稱,曹操智行成功構建了國內首個深度耦合智能制造、智能駕駛、智能運營三要素的“F立方”全域自研閉環智駕生態。
無獨有偶,滴滴也在尋求與車企合作,研發定制化車型。4月12日,滴滴自動駕駛與廣汽埃安合作,共同開發L4級自動駕駛量產車,計劃于2025年底量產交付。量產車搭載了滴滴自動駕駛全新一代硬件平臺,還搭載了滴滴自動駕駛全棧自研、自主可控的高性能計算平臺虎鯨。目前,滴滴自動駕駛已在北京、廣州和上海示范區域內混合派單,連續安全運營超過1700天,
一位接近吉利控股方面的人士告訴《財經》,曹操出行本身的IPO,更是一種對外的信號,在整個吉利系進入業務調整、聚焦收縮的時刻,有未來前景的且已經取得一定市場規模的公司,吉利不會阻礙其IPO進程。
這是因為,在吉利系眼中,曹操出行也是未來布局智能駕駛的重要棋子。
換句話說,也正是因為坐擁定制化造車的能力,曹操出行還有一個目前暫不被人關注的增長空間——搭載各大自動駕駛系統公司的測試商,乃至后續轉型自動駕駛出租車公司的可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