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的一篇文章,光點贊就超過1.9萬,可見作品一定是觸及到了讀者的內心深處,從而引發了大家的共鳴。
事件雖然微不足道,但勿以善小而不為,事雖小,卻足以溫暖人心,看了讓人久久難忘,里面包含了大愛和善良,以及小人物的樂善好施。
這不是廉價的同情,而是贊許帶來的認同和敬佩。
一塊錢可以做什么?
這份善意從一個小女孩開始,放學的時候,一個小女孩要求媽媽在學校旁邊那個小巷子的老板那里,給她買小魚。
女孩媽媽原以為是什么賣金魚之類的魚攤,走近一看是一個左眼殘疾,右手不太靈活的一個年輕人。
他坐在路邊邊上,地上放著7個非常干凈的瓶子,瓶子里有小魚小蝦,不是觀賞魚,而是河里最普通的魚種。
地上還有一個硬紙板,上面寫著一瓶一元。
旁邊有好幾個孩子在看,他總是笑瞇瞇著問“買不買”。
這樣的畫面,有些心酸!
捫心自問,一塊錢可以做什么?
如今哪里還有一元的商品,如果花一元可以讓這個有些殘疾的男孩開心一下,這錢就“花的值”!
既然女兒這么喜歡,這孩子雖殘疾但自信陽光,女孩媽媽一下子全買下來,一二三四五六七,7個瓶子一共花了7塊錢。
聽到要全買下來,男孩一個勁地說“感謝”,讓這位媽媽心里酸酸的,七塊錢值得他這么感謝么?
從他的反應也知道,這男孩平時的生意并不好,7塊錢就讓他這么感謝,女孩媽媽心里不是個滋味,放眼這個小巷子里給孩子買個零食,哪個不要兩三塊錢。
在把魚放進口袋的時候,男孩還說,瓶子上有個氣孔,他是用來專門給魚透氣的,千萬別把水灑身上了。
為了消除內心的愧疚感,女孩媽媽就想買些面包給他,回頭過來的時候,卻看到男孩在烤腸攤位旁等烤腸。
這一根烤腸要3塊錢,他剛剛才收了7塊,可見他是多久沒吃了,在這位媽媽想去把烤腸錢付了的時候,沒想到烤腸師傅說“這是送給他吃了”。
從烤腸師傅的口中,孩子媽媽得知了這個孩子的“不容易”:
他沒有父母,有個房東租房給他住,他也會幫房東打掃,平時就在這里賣魚蝦,魚蝦是他自己在河里捕的,瓶子是撿的,不僅標簽撕了,還洗的干干凈凈,有時一天賣一兩塊,好的時候一天也就十塊錢。
就算一天十塊錢,又夠做什么呢?或許連男孩的生活費都不夠,他能有這么陽光,不僅僅是人心向善,肯定有很多像烤腸師傅的好心人在幫他。
回去之后,這位媽媽就把這個帖子放到了網上,就是下圖的帖子,沒想到引發了很多人的共鳴。
就連當地的社工也注意到了,用這位媽媽的話說,原來每個人的聲音都是一種力量!
自己只是發帖子把這個感受記錄下來,沒想到還間接幫到了這個男孩。
男孩不是本地人,只是住在這里,也沒有殘疾證,具體社工能幫到多少,也不清楚。
發帖后的驚喜,接二連三
水族店老板免費送他小魚,社工第一時間社區找他,還有好心人給他捐款……
用這位媽媽的話說,一開始并沒有覺得他多慘,但他做事的樣子讓人敬佩,賣一元的小魚時依舊笑瞇瞇的,完全看不到對生活的埋怨。
他把每個瓶子洗的干干凈凈,里面還放了水草,雖然事微不足道,但他卻用心在做。
小孩子們也很善良,他們不會說那個殘疾的哥哥在賣魚,而是說那個愛笑的魚老板。
后來女孩媽媽再去的時候,又在他那買了兩個小倉鼠,同樣的笑容,同樣的感謝。
確實,這個男孩就像一道光照亮我們普通人的心里,他干凈清澈,不抱怨生活,卻積極去面對生活。
或許,那些壓力大的、覺得生活糟糕的朋友,應該多學學他的生活態度。
有時候生活很糟糕,但不要失望,只要調整好自己的狀態,沒有什么能打敗自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