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齊和北周消滅柔然后,突厥崛起又占據了漠上草原,并構成了對新建立的隋朝的巨大威脅。
面對突厥的威脅,當時隋朝的長孫晟建議楊堅采取遠交而近攻,離強而合弱的方式來分化突厥,造成突厥的分裂。
我們今天就來讀一讀《資治通鑒》中記載的這段歷史。
《資治通鑒》原文
高宗宣皇帝下之下太建十三年(辛丑,公元五八一年)
始興王叔陵,太子之次弟也,與太子異母,母曰彭貴人。叔陵為江州刺史,性苛刻狡險。新安王伯固,以善諧謔,有寵于上及太子;叔陵疾之,陰求其過失,欲中之以法。叔陵入為揚州刺史,事務多關涉省閣,執事承意順旨,即諷上進用之;微致違忤,必抵以大罪,重者至殊死。伯固憚之,乃諂求其意。叔陵好發古冢,伯固好射雉,常相從郊野,大相款狎,因密圖不軌。伯固為侍中,每得密語,必告叔陵。
高宗宣皇帝下之下太建十四年(壬寅,公元五八二年)
春,正月,己酉,上不豫,太子與始興王叔陵、長沙王叔堅并入侍疾。叔陵陰有異志,命典藥吏曰:“切藥刀甚鈍,可礪之!”甲寅,上殂。倉猝之際,叔陵命左右于外取劍。左右弗悟,取朝服木劍以進,叔陵怒。叔堅在側,聞之,疑有變,伺其所為。乙卯,小斂。太子哀哭俯伏。叔陵抽剉藥刀斫太子,中項,太子悶絕于地;母柳皇后走來救之,又斫后數下。乳媼吳氏自后掣其肘,太子乃得起;叔陵持太子衣,太子自奮得免。叔堅手扼叔陵,奪去其刀,仍牽就柱,以其褶袖縛之。時吳媼已扶太子避賊,叔堅求太子所在,欲受生殺之命。叔陵多力,奮袖得脫,突走出云龍門,馳車還東府,召左右斷青溪道,赦東城囚以充戰士,散金帛賞賜;又遣人往新林追其所部兵;仍自被甲,著白布帽,登城西門招募百姓;又召諸王將帥,莫有至者,唯新安王伯固單馬赴之,助叔陵指揮。叔陵兵可千人,欲據城自守。
時眾軍并緣江防守,臺內空虛。叔堅白柳后,使太子舍人河內司馬申,以太子命召右衛將軍蕭摩訶入見受敕,帥馬步數百趣東府,屯城西門。叔陵惶恐,遣記室韋諒送其鼓吹與摩訶,謂之曰:“事捷,必以公為臺鼎。”摩訶紿報之曰:“須王心膂節將自來,方敢從命。”步陵遣其所親戴溫、譚騏詣摩訶,摩訶執以送臺,斬其首,徇東城。
叔陵自知不濟,入內,沉其妃張氏及寵妾七人于井,帥步騎數百自小航渡,欲趣新林,乘舟奔隋。行至白楊路,為臺軍所邀。伯固見兵至,旋避入巷,叔陵馳騎拔刃追之,伯固復還,叔陵部下多棄甲潰去。摩訶馬容陳智深迎刺叔陵,僵仆,陳仲華就斬其首,伯固為亂兵所殺,自寅至巳乃定。叔陵諸子并賜死,伯固諸子宥為庶人。韋諒及前衡陽內史彭暠、咨議參軍兼記室鄭信、典簽俞公喜并伏誅。暠,叔陵舅也。信、諒有寵于叔陵,常參謀議。諒,粲之子也。
丁巳,太子即皇帝位,大赦。
癸亥,以長沙王叔堅為驃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揚州刺史;蕭摩訶為車騎將軍、南徐州刺史,封綏遠公,始興王叔陵家金帛累巨萬,悉以賜之。以司馬申為中書通事舍人。
乙丑,尊皇后為皇太后。時帝病創,臥承香殿,不能聽政。太后居柏梁殿,百司眾務,皆決于太后,帝創愈,乃歸政焉。
丁卯,封皇弟叔重為始興王,奉昭烈王祀。
己巳,立妃沈氏為皇后。辛未,立皇弟叔儼為尋陽王,叔慎為岳陽王,叔達為義陽王,叔能為巴山王,叔虞為武昌王。隋高颎奏,禮不伐喪;二月,己丑,隋主詔颎等班師。
三月,己巳,以尚書左仆射晉安王伯恭為湘州刺史,永陽王伯智為尚書仆射。
丙申,立皇子永康公胤為太子。胤,孫姬之子也,沈后養以為子。
六月,甲申,隋遣使來吊。
秋,七月,辛未,大赦。
九月,丙午,設無礙大會于太極殿,舍身及乘輿御服。大赦。
丙午,以長沙王叔堅為司空,將軍、刺史如故。
長城公上
高宗宣皇帝下之下至德元年(癸卯、公元五八三年)
壬寅,大赦,改元。
初,上病創,不能視事,政無大小,皆決于長沙王叔堅,權傾朝廷。叔堅頗驕縱,上由是忌之。都官尚書山陰孔范,中書舍人施文慶,皆惡叔堅而有寵于上,日夕求其短,構之于上。上乃即叔堅驃騎將軍本號,用三司之儀,出為江州刺史。以祠部尚書江總為吏部尚書。
癸卯,立皇子深為始安王。
二月,己巳朔,日有食之。
癸酉,遣兼散騎常侍賀徹等聘于隋。
癸巳,葬孝宣皇帝顯寧陵,廟號高宗。
右衛將軍兼中書通事舍人司馬申既掌機密,頗作威福,多所譖毀。能候人主顏色,有忤己者,必以微言譖之;附已者,因機進之。是以朝廷內外,皆從風而靡。
上欲用侍中、吏部尚書毛喜為仆射,申惡喜強直,言于上曰:“喜,臣之妻兄,高宗時稱陛下有酒德,請逐去宮臣,陛下寧忘之邪?”上乃止。
上創愈,置酒于后殿以自慶,引吏部尚書江總以下展樂賦詩。既醉而命毛喜。于時山陵初畢,喜見之,不懌;欲諫,則上已醉。喜升階,陽為心疾,仆于階下,移出省中。上醒,謂江總曰:“我悔召毛喜,彼實無疾,但欲阻我歡宴,非我所為耳。”乃與司馬申謀曰:“此人負氣,吾欲乞鄱陽兄弟,聽其報仇,可乎?”對曰:“彼終不為官用,愿如圣旨。”中書通事舍人北地傅縡爭之曰:“不然。若許報仇,欲置先皇何地?”上曰:“當乞一小郡,勿令見人事耳。”乃以喜為永嘉內史。
《資治通鑒》譯文
陳宣帝太建十三年(辛丑,公元581年)
陳朝始興王陳叔陵是太子陳叔寶的二弟,與太子同父異母,他的生母是彭貴人。陳叔陵任江州刺史,性陰險狡詐。新安王陳伯固因為擅長詼諧戲謔,受到陳宣帝和太子的寵愛;陳叔陵因此疾恨他,于是就暗地里搜求他的過失,想將他繩子以法。后來陳叔陵進京擔任揚州刺史,政務多關涉到中書、尚書兩省,如果誰順從他的意旨,就勸說皇上提拔他;如果誰稍微違忤不從,就必定設法誣以大罪,以至重者被處死,身首異處。陳伯固因為害怕遭到陳叔陵的陷害,于是就對他阿諛奉承,投其所好。陳叔陵嗜好發掘古墓,陳伯固喜歡射雉,因此兩人經常結伴到郊外田野游玩,親昵異常,沆瀣一氣,進而密謀作亂。當時陳伯固擔任侍中,每當聽到宮廷秘密,一定告訴陳叔陵。
太建十四年(壬寅,公元582年)
春季,正月,己酉(初五),陳宣帝患病,太子陳叔寶與始興王陳叔陵、長沙王陳叔堅一同入宮侍疾。陳叔陵心懷不軌,對掌管藥品的官吏下令說:“切藥草的刀太鈍了,應該磨一磨。”甲寅(初十),陳宣帝去世。倉促之際,陳叔陵命令左右隨從到宮外取劍,隨從沒有明白他的用意,取來他朝服上作為裝飾用的木劍進呈,陳叔陵見了大怒。陳叔堅在一旁,看到了陳叔陵的所作所為,懷疑將有變故,于是就暗中監視陳叔陵的舉動。乙卯(十一日),陳宣帝遺體入殮,太子俯伏痛哭。陳叔陵乘機抽出切藥刀向太子砍去,砍中了太子的頸項,太子昏倒在地;太子生母柳皇后趕來救護太子,也被陳叔陵砍了數下。太子的奶媽吳氏從后面扯住陳叔陵的胳膊,太子才得以爬起;陳叔陵又抓住太子的衣服,太子奮力爭脫,才得免于難。陳叔堅撲上去用手扼住陳叔陵的脖子,奪去他手中的刀,然后把他拖到一根柱子旁,就用他的衣袖將他捆在柱子上。當時奶媽吳氏已經扶太子出殿躲避,陳叔堅就去尋找太子,向他請示對陳叔陵如何處置。陳叔陵健壯有力,奮力掙脫衣袖,沖出云龍門,乘車馳還揚州治所東府城。他召集左右隨從阻斷通向宮廷所在臺城的青溪道,又下令赦免東府城囚徒以充戰士,散發金帛錢財賞賜戰士,又派人前往新林,追還他所指揮的軍隊,并親自穿上甲胄,戴上白布帽,登上城西門招募百姓。他又征召宗室諸王和將帥,但無人響應,只有陳伯固單槍匹馬來投奔,協助他指揮軍隊。陳叔陵的軍隊大約有一千人,打算占據府城自守。
當時陳朝軍隊都被部署在沿江一帶防守,宮廷內兵力空虛。陳叔堅啟奏柳皇后,派遣太子舍人河內人司馬申以太子的名義征召右衛將軍蕭摩訶入宮接受敕令,統率步、騎兵數百人進軍東府城,部署在城西門外。陳叔陵惶恐不安,派遣記室參軍韋諒把他的鼓吹儀仗送給蕭摩訶,并對他說:“如果你幫助我舉事成功,我一定任命你為輔政大臣。”蕭摩訶騙韋諒說:“必須讓始興王的心腹大將親自來說,我才能聽從命令。”于是陳叔陵又派親信戴溫、譚騏來到蕭摩訶軍營,被蕭摩訶抓起來送往臺省,斬首后于東府城示眾。
陳叔陵自知不能成功,于是回到府內,把妃子張氏和寵妾七人沉入井中溺死,然后率領步、騎數百人從小航渡過秦淮河,想要逃往新林,再乘船投奔隋朝。走到白楊路,遭到政府軍隊截擊。陳伯固看見朝廷大軍來到,就躲進街巷想獨自逃命,陳叔陵發現后驅馬拔刀追趕,陳伯固只好又和他一起返回。陳叔陵的部下丟盔棄甲,紛紛潰逃。蕭摩訶的馬容陳智深迎面把陳叔陵刺落馬下,陳仲華上前就勢割下首級,陳伯固則被亂兵殺死;一場混戰從寅時開始到巳時才被平息。事后,朝廷將陳叔陵的兒子全部賜死,陳伯固的兒子免死降為平民。陳叔陵的同黨記室參軍韋諒、前衡陽內史彭暠、諮議參軍兼記室鄭信、典簽俞公喜也一起處死。彭暠是陳叔陵的舅舅。鄭信、韋諒是因為受到陳叔陵的寵信,經常參預謀劃。韋諒是韋粲的兒子。
丁巳(十三日),陳朝皇太子陳叔寶即皇帝位,大赦天下。
癸亥(十九日),陳朝任命長沙王陳叔堅為驃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揚州刺史,蕭摩訶為車騎將軍、南徐州刺史,封爵綏遠公,并把始興王陳叔陵的萬貫家產全都賞賜給他。又任命司馬申為中書通事舍人。
乙丑(二十一日),陳后主詔令尊稱柳皇后為皇太后。當時陳后主傷勢很重,居住在承香殿休養,不能臨朝聽政。于是皇太后就住在柏梁殿,百官大臣稟奏的國事政務,都由皇太后裁決處理。直到陳后主傷勢痊俞,皇太后才歸政于他。
丁卯(二十三日),陳后主封弟弟陳叔重為始興王,作為昭烈王陳道談的后嗣。
隋朝行軍元帥元景山率軍出兵漢口,派遣上開府儀同三司鄧孝儒率軍四千人鞏打甑山。陳朝鎮將陸綸率領水軍前往救援,被鄧孝儒打敗,于是涢口、甑山、沌陽南陳守將全都棄城逃走。戊辰(二十四日),陳朝派遣使者請求和隋朝修好,并把去年奪取的胡墅城歸還隋朝。
己巳(二十五日),陳后主冊立妃子沈氏為皇后。辛未(二十七日),又冊封皇弟陳叔儼為尋陽王,陳叔慎為岳陽王,陳叔達為義陽王,陳叔熊為巴山王,陳叔虞為武昌王。
隋朝尚書左仆射高熲上疏說,根據禮節,不討伐有喪事的敵國。二月,己丑(十五日),隋文帝詔令高熲等人班師回朝。
三月,己巳(二十五日),陳朝任命尚書左仆射晉安王陳伯恭為湘州刺史,永陽王陳伯智為尚書仆射。
丙申(十七日),陳后主冊立皇子永康公陳胤為皇太子。陳胤是孫姬的兒子,沈皇后養為己子。
六月,甲申(十二日),隋朝派遣使者到陳朝吊唁。
秋季,七月,辛未(二十九日),陳朝大赦天下。
九月,丙午(初五),陳朝在太極殿舉行佛教布施天下的無遮大法會,陳后主舍身寺廟并捐獻了天子的輿車、衣服,又大赦天下。
丙午(初五),陳朝任命長沙王陳叔堅為司空,他的驃騎將軍、揚州刺史職務仍舊。
陳長城公至德元年(癸卯,公元583年)
壬寅(初三),陳朝大赦天下,改年號為至德。
當初,陳后主由于受傷,不能處理政事,朝廷的大小政事都由長沙王陳叔堅裁決處理,陳叔堅因此權傾朝廷。陳叔堅十分驕橫,因此受到陳后主的猜忌。都官尚書山陰人孔范與中書舍人施文慶都厭惡陳叔堅,并且受到陳后主的寵信,所以他們朝夕尋找陳叔堅的過失,然后向陳后主進讒陷害他。于是陳后主就讓陳叔堅以驃騎將軍的稱號,保留尚書、中書、門下三省長官的待遇,出任江州刺史。又任命祠部尚書江總為吏部尚書。
癸卯(初四),陳后主封皇子陳深為始安王。
二月,己巳朔(初一),出現日食。
癸酉(初五),陳朝派遣兼散騎常侍賀徹等人到隋朝聘問。
癸巳(二十五日),陳朝葬孝宣皇帝于顯寧陵,廟號為高宗。
陳朝右衛將軍兼中書通事舍人司馬申掌管機密后,恣意作威作福,經常向陳后主誣諂誹謗別人。他善于觀察陳后主的臉色行事,百官大臣如有不順從自己的,必定進讒言加以誣陷;如有依附于自己的,就會相機加以薦用,因此,朝廷內外隨風而倒,莫不奉承巴結司馬申。
陳后主打算任用侍中、吏部尚書毛喜為尚書仆射,司馬申因為不喜歡毛喜的剛強正直,于是對陳后主說:“毛喜是我妻子的哥哥,他在先帝時曾說過陛下酗酒成性的壞話,并請求趕走東宮僚屬,陛下難道忘了嗎?”陳后主于是作罷。
陳后主傷勢痊愈,在后殿置辦酒席以示慶賀,讓吏部尚書江總以下的公卿大臣奏樂賦詩。陳后主酒醉以后,命令毛喜賦詩。當時陳宣帝剛安葬不久,毛喜見陳后主在服喪期間竟如此尋歡作樂,心中很不高興;他想要起身勸諫,陳后主已醉得不省人事。于是毛喜就在臺階上假裝心病發作,倒在階下,然后被抬出宮中。陳后主酒醒后,對江總說:“我悔不該召毛喜赴宴,他其實并沒有病,只是想阻止我設宴歡樂,反對我的作為罷了。”于是和司馬申商議道:“毛喜負氣使性,讓我難堪,我想聽任他的仇家鄱陽王兄弟為其兄長報仇,可以嗎?”司馬申回答說:“毛喜終究不會為陛下所用,愿按照陛下說的去做。”中書通事舍人北地人傅爭辯說:“不能那樣做。如果允許鄱陽王兄弟向毛喜報仇,那末把先皇宣帝置于何地?”陳后主說:“那就把毛喜安置在一個小郡中,不許他再在朝廷參預政事。”于是任命毛喜為永嘉內史。
關于這段的歷史解讀請參看本公號同期發布文章:
歡迎加入知識星球,一起探討感興趣的歷史教育話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