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在變得不確定,卻仍有一些是確定的:黃金漲了、美元跌了……這個時候,我們該如何捍衛自己的錢袋子,尋找避險港灣?下周一整周(4.21-4.25)在上海,我們將舉辦【智谷國際超級周】,請來專家講解關于海外資產、關稅、身份配置的重大動向,幫你在迷霧中尋找方向!僅剩最后3個席位,掃描下方二維碼,回復【報名】即可了解!
◎本文作者 | 值得姐
2025年,特朗普關稅政策的“回馬槍”,讓全球市場再度陷入震蕩。
標普500指數下跌8.61%,納斯達克重挫13.26%,道瓊斯工業指數回落5.14%——美國股市的疲軟表現,折射出投資者對政策不確定性的深度焦慮。
BCA Research全球首席策略師彼得·貝萊澤直言:“美國經濟和股市正面臨貿易戰、勞動力市場疲軟、消費力萎縮的三重夾擊,衰退風險已不容忽視。”
更令人警覺的是,美元作為傳統避險貨幣的光環正在消散。
盡管美債收益率攀升,資本卻逆勢流出。數據顯示,歐元、日元、英鎊等貨幣在貿易摩擦中意外走強,資金正加速撤離美國資產。
加拿大皇家銀行財富管理高級總監尼克·里奇觀察到,美國客戶咨詢量激增,“安全與保障”成為高凈值人群的核心訴求,部分客戶計劃將高達50%的財富轉移至海外。
當政策風險凌駕于收益率之上,美元資產的“安全神話”被挖了墻角,敏感的資本正用腳投票,尋找新避風港。
而這當中,第一個受益者就是相對中立的國家:英國、瑞士。其中,英鎊在今年1月至今,對美元上漲了9%。
顯示出,資金正在進入英國。
為什么確定性在英國?
最近,媒體陸續報道了資產正脫美入歐的消息:、
盡管英國富時100指數同期下跌3.58%,但其跌幅遠小于美股,顯示出市場對英國韌性的認可。
英國財富管理機構Rathbones投資總監詹姆斯·布洛斯-林奇指出,一位客戶近期將25%資產轉至英國,“特朗普第二任期的不確定性,讓客戶加速調整布局”。
為什么財富資產會選擇英國?除了它相對中立的地位,還有哪些關鍵考量?
1、英鎊有300多年的穩定歷史
英格蘭銀行成立了300多年。問一個小問題:你知道為什么英鎊被稱為Pound?跟我們稱重的【磅】是同一個詞?
因為英鎊曾經是銀本位,一英鎊是一個sterling,一個sterling就是一盎司的白銀,它就是稱重而來的。
中國以前也是用白銀交易,“銀子”的說法深入人心,而早在我們宋朝逐漸發展出資本市場的同時,英國的資本市場就已經啟蒙并發展壯大。
如今,英鎊的面值最大值仍然只有50,你覺得面值大的值錢還是面值小的貨幣值錢?直接拿一個極端案例:津巴布韋,最大貨幣值是一百兆元。
英國貨幣體系發展這么久,通脹卻可以控制到如此低,也就是說英鎊是一個值錢、穩定的貨幣,可以長期持有。
2、退歐之后政策框架趨于穩定
英國脫歐后的政策框架已趨于穩定,法律體系以透明和可預測性著稱,為資產持有者提供了“制度護城河”。
另外,很多人可能認為脫歐給英國的影響非常慘重,但其實,倫敦作為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也并未因脫歐動搖。
目前,英國憑借成熟的金融監管體系和與美國市場的深度聯動,成為資金轉移的首選中轉站。畢竟是老牌資本的發源地,熟練各種金融操作。
英國財富管理機構Evelyn Partners的案例更具代表性:一名客戶通過購買英國房產規避美國法律風險,凸顯英國資產在產權保護上的優勢。
3、歐洲市場的戰略支點價值
英國富時100指數成分股中,超過70%企業收入來自海外,使其成為投資歐洲乃至全球經濟的“杠桿”。
丹麥養老基金AkademikerPension首席投資官安德斯·謝爾德坦言:“我們正大幅減少美股敞口,轉而加碼歐洲市場。”
而英國作為歐洲金融樞紐,自然成為資金進入歐陸的橋頭堡。
在動蕩中,資本追求的不僅是收益,更是“確定性”。英國以制度韌性、金融底蘊和地緣角色,重新定義了避險的內涵。
英鎊價值重估:被低估的避險貨幣
盡管英國面臨通脹壓力,但其央行貨幣政策相對穩健。
2025年一季度,英鎊對美元匯率波動率僅為1.2%,低于美元的1.8%。
瑞士Alpen Partners創始人皮埃爾·加布里斯指出:“美國客戶正通過英鎊資產對沖美元貶值風險,英鎊的‘低調穩定’成為關鍵吸引力。”
與此同時,英國市場也提供給這些富人們多元配置選擇:
倫敦房地產兼具保值與流動性;
富時100指數涵蓋必選消費、醫療保健等防御性板塊;
國債收益率雖低于美債,但信用評級AAA級的安全性無可替代。
芬蘭養老金保險公司Veritas的持倉變化印證了這一趨勢——其美國股票占比從46.2%腰斬至24.1%,歐洲股票占比則提升至25.3%,其中英國資產占據核心地位。
而在過去,我們更多地看到英國因脫歐而陷入企業流失、市場丟失,甚至移民難、工作難的現實,但在美國一夜翻臉之后,英國為彌補脫歐所做的努力,卻給它的確定性提供了“利器”。
脫歐的近10年里,英國加速與新興市場簽署自貿協定,制造業回流跡象已經初現成效。
此外,英國創新產業(如生物科技、綠色能源)的崛起,為長期投資者提供了增長賽道。
英鎊不是最強的貨幣,卻是動蕩中最平衡的選擇之一——它既規避了美元的“政策陷阱”,又跳出了歐元的“增長困局”。
對于我們外國人而言,英國的房地產是我們最容易接觸到的英鎊資產。它以透明安全、供應稀缺而著稱。
最近,英國官方公布的房價指數漲幅創下了兩年多來的最高水平。
根據英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月份平均房價上漲了5.4%,至26.8萬英鎊,與此同時,租賃市場也很緊俏,3月的平均月租金較去年同期上漲了7.7%,大到每個月1332英鎊。
如果您對英國的房地產信息感興趣,我們這里有一份數據報表,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小助理回復【英國】領取。另外,下周三(4.23)會在上海的超級周中,我們將舉辦一場英國房產的說明會,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掃碼報名。(名額有限,報完即止!)
配置策略:多元化——不論是地理上、還是貨幣上
關稅大戰這頭灰犀牛會對我們的資產配置,產生長久地影響。這個時候要進行一個防御性搭配。
比如塔勒布在《反脆弱》一書中詳細介紹的杠鈴策略:指在?個領域采取保守性策略,在另?個領域選擇開放性策略,放棄中間路線。
而塔勒布將杠鈴策略運用在了資產配置中,將90%的資產配置于幾乎沒有什么風險的國債、貨幣基金上,小部分資產配置于一些可以在“黑天鵝事件”中獲利的高風險期權產品上。
前者給他帶來長期穩定收益,后者讓他在911、2008年的危機中大賺一筆。
現在也處于一個更需要防守的時期。
雖然我們現在嫌棄美元,但仍然不可否認它的整體地位:全球流通最多的貨幣。這是很難一夕之間改變的。
因此,美元可以保留底倉,聚焦防御性資產。
盡管美元短期承壓,但其全球儲備貨幣地位難以撼動。建議持有30%-40%美元資產,側重醫療保健、剛需自用等抗周期板塊,同時配置短期美債以捕捉利率波動機會。
其次,英鎊則是加大比例,攻守兼備。
將英鎊資產配置提升至25%-35%,重點布局倫敦核心地段房地產、富時100指數ETF及英國國債等。對于高凈值客戶,可通過信托架構持有資產,進一步隔離風險。
第三,動態再平衡:以黃金與日元為緩沖。
保留10%-15%的黃金和日元頭寸,作為政策風險的“對沖工具”。丹麥養老基金PFA的策略值得借鑒:通過股票、債券、基礎設施及房地產的多元組合,將波動率降低20%。
真正的避險,不是拋棄美元,而是讓多重資產與之共舞——在蹺蹺板的兩端,找到風險和收益的最優解。
特朗普關稅沖擊波已經深遠影響了全球貿易和經濟結構。當美元從“避風港”淪為“風暴眼”,英國憑借制度韌性、金融深度與資產多樣性,成為資本遷徙的新目的地。
歷史反復證明,單一貨幣依賴是最大的風險,而多元化配置是穿越周期的唯一答案。
關于外幣資產配置,我們將在下周的開放周(4.21-25)中具體解讀:
1、我們請來了美國當地的開發商,他們也是目前動蕩的重大參與者,將詳細解讀目前美國資本市場的真實情況;
2、我們還請來了英國老牌房產經紀機構,擁有上百年歷史的他們對穿越了多輪經濟周期,對當下時局也有深刻理解;
3、但資產配置并不是萬全的方案,現在在美的外國人都陸續因為身份問題而受到配置限制,所以身份搭配也是必須。
這次活動中,也有我們15+年身份規劃經驗的顧問老師,給大家現身說法。
因此,你可以在4.21-25的超級開放周中,得到許多一手信息。感興趣的朋友,下方是我們的日程安排,感興趣的話可以掃描圖中二維碼,添加小助手回復【報名】,提前鎖定名額。
目前移民沙龍的名額基本已滿,感興趣的朋友要抓緊時間參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