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飛鶴、伊利、君樂寶等乳企以數十億規模的生育補貼和全周期服務切入人口戰略賽道時,一場關于企業角色重構的變革已悄然開啟。這場變革的核心命題在于:企業是否應超越商業利益的單向收割,轉而成為社會問題的共創者?
然而,在這場關乎國家未來的戰役中,本應沖鋒在前的白酒巨頭們卻集體靜默。
作為高利潤的國企龍頭、宴席市場的既得利益者,茅臺、五糧液、汾酒、洋河、老窖、古井貢酒等主流企業代表至今未卻在缺位。2023年數據顯示,茅臺、五糧液等6家上市酒企凈利潤總和約達1540億元,約是乳業三巨頭凈利潤的9-10倍,但尚無生育補貼觀念。
當白酒企業仍在"升學宴"、"滿月酒"、百天宴、婚宴等場景瘋狂內卷時,支撐這些消費場景的人口基礎數量增長卻在處于萎縮中。
這種缺席不僅暴露了商業戰略的短視,更折射出企業對新時代社會責任的認知滯后。而這種商業利益與社會責任的嚴重失衡,正在動搖白酒行業可持續發展的根基。
宴席市場的悖論:收割者沒有播種
白酒行業深諳“場景即戰場”的商業法則。從婚宴市場的“喜酒營銷”到升學宴的“狀元酒”定制,從滿月酒的生肖文創到壽宴的年份概念,酒企早已將中國人生命周期中的關鍵節點轉化為精準的消費場景。
2022年中國出生人口跌破千萬大關,行業預計當時婚宴市場容量同比萎縮23%,升學宴市場縮水18%。
2023年2月,中金公司發布研報表示,2022年,宴席白酒市場容量達2300億元至2500億元,占白酒行業總收入的40%左右。其中,婚宴占宴席市場50%以上。
各大巨頭的生肖酒、緣定酒、訂婚酒等等產品溢價率常年超過50%。?然而,這種“收割邏輯”正遭遇反噬?:當年輕人因生育成本高企而推遲甚至放棄婚育時,白酒企業精心設計的消費場景正成為無源之水。
“我們忙著在宴席市場投放促銷費用,卻忘了宴席的前提是有人結婚、有人生子。”一位白酒行業資深人士的反思直指行業癥結。
這種"收割式營銷"與乳企"培育式投入"形成鮮明對比。君樂寶的"生育補貼計劃"覆蓋100萬孕期家庭,后續能為每戶年均節省奶粉開支3000元,其用戶生命周期價值(LTV)是傳統營銷獲客的3.6倍。
當90后父母養育成本占家庭收入比已達42%時,任何不解決生育痛點的商業策略都是空中樓閣。乳企每投入1元生育補貼,能撬動5.8元的長期消費價值,這個商業邏輯白酒行業尚未參透。
當乳企以“生育補貼—用戶黏性—終身消費”的鏈路構建人口戰略閉環時,白酒企業仍困在“投放廣告—促銷壓貨—渠道回款”的傳統路徑中。這種只顧收割存量場景、不愿培育增量需求的做法,正在加劇企業與年輕消費者的割裂。
責任倒掛:千億利潤與零投入的反差
對國家而言,生育支持是關乎人口安全、經濟活力的頂層設計;對企業而言,這卻是一次重構商業邏輯的歷史機遇。
乳企的實踐揭示了一個關鍵趨勢:生育補貼的本質并不僅僅是公益支出,而是對未來消費市場的戰略投資?。飛鶴的“星耀會員”計劃通過孕期營養指導、育兒服務綁定用戶長達7年的消費周期;伊利母嬰渠道的復購率較普通產品高出42%。這些數據證明,生育支持能夠構建深度的用戶信任,將企業從產品供應商升級為“家庭成長伙伴”。
反觀白酒行業,其戰略惰性令人費解。以茅臺為例,2023年凈利潤達862億元,相當于飛鶴、伊利、君樂寶三家乳企凈利潤總和的5-6倍;茅臺等主流白酒企業年度慈善支出不到凈利潤的1%,遠低于乳企平均2%的水平。
若將其年凈利潤862元中的1%用于生育支持,即可覆蓋8.6萬新生兒1年的奶粉開支。但現實是,白酒企業的CSR報告里,"鄉村振興"、"非遺保護"等傳統項目占比60%以上,直接生育支持項目尚屬空白。
?當一家企業的利潤率超過90%、且具備國資背景時,其對社會責任的承擔已不僅是道德選擇,更是政治自覺?。
白酒企業必須重新理解ESG投資。"生育支持不是慈善支出,而是對未來消費者的戰略投資。當90后父母為選擇嬰兒奶粉品牌建立信任時,白酒品牌已經輸在起跑線上。"
營銷模式重構:從場景營銷到人口價值運營
各大白酒企業總部的營銷中心的主機里,實時呈現著全國宴席市場的銷售數據。但若將數據維度延伸至用戶生命周期管理,會發現驚人的價值斷層:各大企業企業掌握著600萬新婚客戶數據,卻無人追蹤這些客戶三年后的生育狀況,更不提構建"婚育成長價值曲線"。
"白酒行業需要從渠道爭奪戰轉向人口價值爭奪戰。當酒企還在為宴席促銷的瓶蓋費內卷時,先行者已經開始運營人口資產。“未來十年,哪個品牌能率先建立'婚育成長基金',構建從結婚登記到子女成年的全周期服務體系,就能掌控下一個時代的消費入口”。
1.?從消費場景補貼到生育成本分擔?
酒企可借鑒“宴席營銷”的經驗,將生育支持嵌入產品邏輯。例如推出“國民生育基金”:消費者每購買一瓶500元價位白酒,企業向指定賬戶存入5-30元不等生育補貼,累計至生育時可直接抵扣育兒支出。此舉既能緩解年輕家庭壓力,又能通過資金沉淀綁定長期消費。
2.?數據資產的戰略卡位?
建立“生育數據中臺”,將補貼發放與用戶成長周期綁定。例如白酒巨頭可聯合婦幼醫院,為參保家庭提供從孕期體檢到孩子成年用酒的一站式服務,在獲取母嬰消費數據的同時,提前18年鎖定宴席用酒需求。
3.生育支持納入白酒國企的ESG考核?
將生育支持納入白酒國企的ESG考核體系。參照歐美酒行業管理的案例,要求茅臺等企業按凈利潤比例計提生育基金,并將執行情況與國資委考核掛鉤。
具體實施路徑可借鑒"基金模式"的創新突破。若將每年超千億的渠道費用抽出1%-5%,設立"中國白酒人口基金",通過"生育消費券+育兒個稅抵扣+教育金計劃"的組合拳,既能緩解家庭養育壓力,又能培育未來消費群體。這種"國資主導、行業共建、社會參與"的機制創新,或將成為國企改革3.0時代的標志性工程。
4.?文化敘事的代際重塑?
突破“傳統、應酬、父權”的陳舊標簽,將生育支持融入品牌基因。今世緣可將其“緣文化”拓展為“世代之緣”,通過贊助集體婚禮、搭建婚戀社交平臺等方式,讓品牌成為年輕人構建家庭的見證者與支持者。
生育補貼背后,白酒巨頭們的抉擇
當乳企通過百萬級母嬰數據庫反向定制產品、優化供應鏈時,白酒行業仍在使用“經銷商庫存”這類工業時代的管理指標。這種代差警示著:?未來的商業競爭,本質是人口紅利的創造能力之爭?。
茅臺們需要理解的不僅是商業邏輯的迭代,更是時代精神的變遷。當90后、00后將“企業社會責任履行度”作為消費選擇的重要指標時,仍以“國酒”自居卻不愿為國育人的企業,終將被拋棄。反之,那些敢于將生育支持納入戰略核心的酒企,將完成從“傳統制造企業”到“社會基礎設施提供者”的蛻變——它們銷售的將不僅是酒精飲料,更是一整套關于家庭幸福、代際傳承的解決方案。
在這場靜悄悄的人口革命中,商業邏輯正在被重新定義。當奶粉罐上的溯源碼開始記錄一個生命的成長軌跡,酒瓶上的防偽標識是否也該承載更多時代使命?答案已然清晰:唯有將企業戰略融入國家人口戰略,構建"生育友好型"商業生態,白酒行業才能真正穿越周期。
從短期看,生育補貼考驗企業的利潤分配勇氣;從長期看,它衡量著一個商業文明的精神高度。當白酒巨頭們爭論投入規模時,更應思考一個根本問題:如果企業的存續依賴于一代代中國人的婚育選擇,那么它是否有資格做這場文明接力賽的旁觀者?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在人口問題決定國運的今天,白酒行業需要一場徹底的自我革命:不再做宴席桌上的分食者,而要成為生育友好型社會的共建者。這場變革的代價或許巨大,但回報更為驚人——誰先孕育希望,誰就將收獲未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