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者:易二三
校對:覃天
來源:Criterion
(2023年7月13日)
韓裔加拿大編劇、導演席琳·宋執導的首部長片《過往人生》于2023年初在圣丹斯電影節首映,并由 A24 負責院線發行。
席琳創作的戲劇《末代》(Endlings)于 2019 年在美國話劇院全球首演,她還曾入圍蘇珊·史密斯·布萊克本獎和美國劇作基金會堅持獎的終選名單。在電視劇方面,席琳參與了亞馬遜劇集《時光之輪》第一季的編劇工作。
以下是席琳·宋心目中的CC十佳。
1.《鐵皮鼓》
導演:沃爾克·施隆多夫
我第一次讀《鐵皮鼓》的原著是在大學的德國文學課上,之后不久我就看了這部電影。 而且這是我媽媽最喜歡的電影之一,她甚至曾經向我推薦過。 我非常喜歡《鐵皮鼓》,但它卻讓我做了一個月的噩夢。 里面并沒有發生什么露骨的恐怖事件,但這是一部關于戰爭的電影,里面彌漫著一種恐怖的感覺。 其中有些畫面一直留在我的腦海里,它們隨之成了我創作自己作品的參考點,比如剁碎并吞食魚或馬頭的鏡頭。
2.《與安德烈晚餐》
導演:路易·馬勒
看《我與安德烈的晚餐》時,我總是提心吊膽。整部影片只是兩個人之間的一次長談,從抽象到世俗的話題,無所不談,但你永遠不知道什么時候會出現一個轉折,氛圍突然變得深刻,并揭示出一些極具破壞性的東西。作為一名編劇,我對于這部電影最為關注的是如何將這樣的對話變成具有電影性的引人入勝的內容。
華萊士·肖恩的戲劇是引領我走向編劇這條道路的啟蒙之作。他和安德烈·格雷戈里都是實驗戲劇界的重要人物,我喜歡這部電影的一點是,它讓人感覺自己是他們對話的一部分。你可以看到他們既小氣、八卦,也深刻、世故。這部影片是我會反復觀看的放松電影之一。
影片中有一句很棒的旁白,是肖恩在紐約等地鐵時說的:「我還只有十歲的時候……滿腦子都是藝術和音樂。現在我三十六歲了,滿腦子都是錢。」第一次看這部電影時,我并不理解這句話,因為我當時才二十幾歲,但現在我已經三十四歲了,我完全理解他。
3.《天國與地獄》
導演:黑澤明
《天國與地獄》是一部大師級的驚悚片。其中最讓我欽佩的是黑澤明的調度能力。他對一屋子的人所做的差遣調派真是不可思議。僅僅是人物在畫面中的位置,就能改變我們對所發生事情的看法。三個演員移動到房間的另一個角落,整個空間就會突然變得完全不同。這部電影就像是我的教科書,有時我會重看一遍,學些新東西,了解如何在不使用語言的情況下,僅僅通過人物的肢體和眼神來講述一個故事。
這部影片有一種非常戲劇化的東西,這是我喜歡的所有電影中一個貫穿始終的主題,因為這正是我作品的核心所在。這些電影的世界非常內斂和包容,并因此而顯得包羅萬象,這一點讓我非常興奮,也正是這種特質引領我進入戲劇領域。
4.《皮娜》
導演:維姆·文德斯
我和一群研究生朋友一起看的這部電影,而當我們從放映廳出來的時候,我的朋友塔拉·艾哈邁迪內賈德說:「我們是不是該放棄電影了?」我們面面相覷,覺得不會再有比這更好的電影了,不是嗎?當時我們被這部電影深深地感染了,它對我來說仍然是一部特別的電影。皮娜·鮑什是個不折不扣的大師。她之于舞蹈,就像庫布里克之于電影。沒有人像她一樣,也沒有人能像她一樣。當她去世時,全世界都為她哀悼。
在壯觀的舞蹈片段之間的間歇中,與她關系非常親密的舞團成員默默地坐著,一言不發地獨自哀悼。但在這些畫面上,我們可以通過畫外音聽到他們對皮娜之愛的個人反思。這種聲音與畫面的并置令人振奮。維姆·文德斯將他們的悲傷描繪得如此動人。
5.《純真年代》
導演:馬丁·斯科塞斯
這是我最喜歡的斯科塞斯電影,其中丹尼爾·戴-劉易斯的表演也是我的最愛。這是一部以紐約為背景的年代愛情片,但在斯科塞斯的手中卻充滿了現代氣息。影片講述的是生活中的實際瑣事與心靈問題之間的矛盾,而且處理得非常嚴肅。此外,影片對親密關系的刻畫也堪稱典范。當我在思考如何創作情色戲時,我都會參考這部影片。
這本是一個關于渴望或未能如愿以償的故事,卻潛藏著政治和意識形態的暗流。實際上,這是一部非常尖銳的電影。你可以在影片中感受到斯科塞斯的聲音,畫面的邊緣既粗糲又鋒利。從這個角度來說,這是一部很斯科塞斯的電影,盡管他還沒有拍過其他類似的電影。當然,他拍過其他歷史題材的電影,但沒有拍過如此著重以室內空間和舞廳為背景的愛情片。結尾處,丹尼爾·戴-劉易斯飾演的年邁的紐倫坐在院子里仰望著艾倫的窗戶,這一畫面總是讓我屏息凝神。
6.《巴里·林登》
導演:斯坦利·庫布里克
《巴里·林登》包含了我心目中的庫布里克作品的核心——在歷史、時間和空間面前,人真的非常非常渺小。影片中所有的人物都像塵埃一樣,仿佛隨時都可能被吹走,消失不見。他們的小氣、自負和爭權奪利都被拿出來嘲笑。這是一部喜劇,盡管它是由一系列精心設計的不幸事件組成的。其中不乏輕松的插曲,這也是庫布里克電影一貫的特質。它的幽默感十分陰暗,我很喜歡。
《巴里·林登》的視覺世界令人難以置信。我在看這部電影時經常會暫停,就像看博物館里的一幅畫一樣來欣賞。這是我最喜歡的庫布里克作品。
7.《家宴》
導演:托馬斯·溫特伯格
這又是一部自成世界的電影。這是托馬斯·溫特伯格的一部杰作,從很多方面來說,它就像是一出希臘悲劇,片中人物正在經歷一場神圣的啟示。影片的制作和表演在心理層面都非常敏銳,雖然描述的是一種非同尋常的情況,但卻讓人感覺真實。溫特伯格通過某人的表情或一句看似無疑的對白隱藏和揭示真相的嫻熟手法,令人嘆為觀止。影片還帶有驚人的幽默感,與希臘悲劇中展現的幽默感別無二致。
我們目睹的這一切是毀滅性的,但每一個心理節拍都處理得如此完美,以至于我覺得自己完全被它吸引住了,并且在情感上被俘虜了。這也是我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夠做到的。
8.《霍華德莊園》
導演:詹姆斯·伊沃里
我最喜歡這部影片中對生與死的輕描淡寫,以及近乎病態的黑色幽默。年代愛情喜劇是我最喜歡的電影類型之一。
這是一部對物質主義和金錢運作方式關注的電影,它以完全清醒的眼光直接探討了這些主題。在藝術領域,我們并不經常談論房產這個話題,我理解這一點——我們不想在電影中談論房租,因為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已經談過太多了。但事實上,如果你對人性感興趣,并試圖準確地描繪人類的生活,那么摒棄占據人們生活的重要戲劇性問題就是荒謬的:我們在哪里生活,如何生活?這部電影觸及了這一生存基本問題,為此,我非常欣賞它。
9.《嚴密監視的列車》
導演:伊日·門澤爾
我是在博胡米爾·赫拉巴爾的文學作品熏陶下長大的,他寫的每一本書我幾乎都讀過。因為我非常喜歡原著,所以很難想象我會對電影抱有同樣的喜歡。然而,伊日·門澤爾作為赫拉巴爾的同胞和他靈魂深處的知己,完美地講述了一個戰時懶惰青年的破碎故事。我相信,每一部戰爭題材的電影都面臨著一個挑戰,那就是不要意外地淪為戰爭宣傳片——而這部電影(就像原著一樣)是熱衷于反戰的,因為它引導觀眾去感受戰爭的徹底無意義。影片中沒有戰爭英雄,只有普通的無名小卒,他們的激情和生活樂趣被戰爭殘酷地終結了——這些事情從來沒有被大張旗鼓地宣傳,也沒有在歷史書中提及。在影片中,在歷史的重壓下,人的生命就像蒼蠅一樣被扼殺,人性被徹底泯滅。我被這樣的故事深深打動。
10.《獨白人生》
導演:史蒂文·索德伯格
這是我第一次真正接觸斯波爾丁·格雷。在看這部電影之前,我讀過他的作品。格雷是一位才華橫溢的獨白者,聽著他溫柔的聲音講故事,不知不覺中,你就會像牽起他的手,穿過樹林,走進水中,最后猛然發現自己已經沉溺在茫茫大海之中。你會漸漸融入他的語言,直到完全迷失,而他是你唯一的依靠。當然,觀看這部電影的最佳方式還是去電影院,而且索德伯格十分細膩地捕捉到了某種在場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