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福建衛生報》社聯合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福建醫院、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周寧縣總醫院等多家單位跨界主辦的第一站“紅色義診八閩行暨健起海絲·腫瘤規范化診療巡講”活動在寧德市周寧縣啟動。
上午,中共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福建醫院、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濱海院區)委員會與中共周寧縣總醫院委員會黨建共建(聯盟)簽約儀式暨管理交流會,在周寧縣醫院7層學術報告廳舉行。
簽約儀式上,華山醫院福建醫院黨委委員、副院長賈杰與周寧縣衛健局黨組書記、局長、總醫院黨委書記鄭曉莉代表雙方在黨建共建協議上落筆,意味著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的優質資源將被帶進這座閩東山城。
據悉,作為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全國首批項目,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福建醫院、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濱海院區)自2021年5月1日開診以來,已累計服務門診患者超125萬人次,完成高難度手術4.4萬余臺,技術輻射全省。此外,醫院還開展了25例空海聯動直升機緊急救援,擁有213項新技術,其中120項達到國際國內領先水平,降低跨省就醫負擔。
目前,醫院通過創新的“黨建聯盟”模式,已經與130余家單位建立了跨區域跨界協作機制,這一機制涵蓋了醫療機構、高校、航空企業等多個領域,成功構建起了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的醫療協作網絡。
黨建共建簽約儀式上,賈杰副院長表示,此次活動恰逢第31個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意義非凡。“‘紅色義診’不僅是送醫送藥,更要像毛細血管般把規范化診療體系滲透到基層,我們要把‘輸血式’幫扶變成‘造血式’成長。”
采訪中,針對山區縣域醫療資源的匱乏,賈杰副院長給出了三招“硬核”解決策略:
依托信息化,搭建輕量化會診系統,聯動華山醫院與附一醫院濱海院區醫聯體,通過MDT多學科協作機制,實現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專家資源實時下沉;
針對腫瘤診療標準差異,制定規范化指南并細化操作流程,通過省-市-縣三級醫療機構人員雙向派駐培訓,推動診療技術、服務質量趨同化,縮小城鄉醫療水平差距;
借鑒國家區域醫療中心25例空海聯動救援經驗,優化山區急診體系建設,建立直達手術室的綠色通道。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義診活動還首創了“媒體+醫療”協作機制,借助福建衛生報等權威媒體的力量,擴大健康科普的覆蓋面,推動優質醫療資源像“走親戚”一樣常態化流動,切實提升基層群眾的健康獲得感。
家門口的“三甲門診”
當天上午8點半,周寧縣總醫院門急診樓二樓秒變“健康市集”,來自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福建醫院、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10名專家,剛到診室門口,就被甲狀腺結節、關節痛、高血壓等不同需求的群眾團團圍住。
神經內科副主任醫師李振新迅速進入工作狀態,握著一名七旬患者顫抖的手腕進行評估。“您這個癥狀需要進一步檢查腦血流,別擔心,我們會對接總醫院安排綠色通道。”一旁的志愿者快速地將醫囑轉化成方言解釋給患者聽。
走廊長椅上,從村里驅車趕來的林女士攥著甲狀腺超聲報告,等到了福建衛生報健康大使、附一醫院甲乳外科副主任醫師張惠灝的診斷:“結節形態規則,定期觀察就行。”這句話讓她緊鎖的眉頭舒展開來。
骨科與手外科副主任醫師陳飛雁的診臺成了臨時“體檢站”。他為建筑工人老李檢查變形的手指關節,現場上演“手部康復課”,圍觀群眾秒變“學生”。
風濕免疫科主任醫師鄭玲的診臺前,多位長期受關節痛困擾的村民首次明確診斷為類風濕關節炎,“以前總當普通關節炎治,今天才知道要規范用藥”。
感染科主任醫師丁海波僅用5分鐘破解孩子反復發燒謎題;血管外科主任醫師張金池撩起褲腿教學:“久坐族注意!腿上‘小蚯蚓’再拖就要動刀了!”
據了解,當天上午1.5個小時的義診,累計接診患者超200人次。
管理模式“拆解重組”
與義診同步展開的,還有一場特殊的“醫療管理問診”專項對接會。會上,醫療管理專家正開展“外科手術式”專項幫扶。
附一醫院服務管理處涂師平處長從醫院管理的視角,為周寧縣總醫院開出了“處方”。他建議候診區增設可調色溫的LED燈組,不僅提升了診療環境的光線舒適度,更會在無形中緩解患者的焦慮情緒。
行風建設與信訪辦公室黃淑惠主任提出要想抓好醫院行風建設,要全院上下一心,落實“管行業必管行風”的要求,構建黨委主導、院長負責、行政主抓、全員參與的行風工作格局,進一步完善多部門聯防、協同治理的工作機制,從專項整治向文化浸潤轉變。
黨辦院辦法務部兼黨政綜合辦副主任許賢雄提出“4+1+1”的實踐倡議,希望通過開展紅色義診八閩行主題黨日活動,優化鞏固“管理直通、科普直通、醫療直通、支部直通”等4個快速直通機制,依托福建衛生報“宣傳+”的助力,在基層積極探索推廣跨界黨建共建聯盟模式,共同推動優質醫療資源的綜合下沉。
醫務部顏丹蓉副主任分析了縣級醫院患者來源結構失衡與優質醫療人才流失等痛點,并提出開展差異化發展策略;針對手術分級授權,她分享了設置動態評估機制的具體操作思路,確保手術患者的安全與手術質量。
在院感防控方面,感染與疾病預防控制處的韓秋鳳,現場演示了口腔水路消毒的標準操作流程。同時,醫務部病案室的翁禾也對周寧縣總醫院的病歷進行細致抽檢。
通過“一科室一策”的定制化輔導,這些原本只在三甲醫院推行的精細化標準,正在逐步落地基層,推動基層醫療質量的全面提升。
學術賦能:從技術移植到理念革新
學術講座環節更是精彩紛呈。感染科丁海波主任以《圍手術期抗生素使用規范》為題,強調合理使用抗生素的重要性;甲狀腺乳腺外科張惠灝副主任通過《甲狀腺癌規范化診療》的分享,讓基層醫生對甲狀腺癌的規范化治療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和理解;胃腸外科行政副主任楊樹鋼以其前沿的視角,揭開了《腹膜轉移癌的診療新進展》的神秘面紗。
此外,醫保辦主任林振呂的《醫保精細化管理》講座,以“顯微鏡”視角,剖析了醫療費用的精細化管理之道,為基層醫院提供了一套實用的“節流”秘籍。
現在刷到我們全憑緣分
大家記得設置星標
關注精彩內容不迷路~
福建衛生報全媒體記者:張帥
攝影:章立強
編輯:菲菲
審核:黃美輝、劉碧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