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節檔的硝煙散去,曾被寄予厚望的《封神第二部》以12.27億票房草草收場,留下8.31億元巨虧。這部承載著“中國版《指環王》”野心的神話史詩,為何從萬眾期待淪為行業反面教材?導演烏爾善的反思與觀眾的期待,或許能給中國電影人上一堂價值連城的“失敗課”。
《封神2》的制作成本雖從首部11億降至8億,但疊加春節檔宣發后總投入仍近10億。然而影片最終票房僅完成回本線(18億)的68%,豆瓣評分從6.5暴跌至6.0,排片率從首日19.2%斷崖式跌至不足7%。同期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鬧?!芬?3億票房橫掃市場,更反襯出《封神2》的落寞。
觀眾的口碑崩塌早有預兆:
1. 特效翻車:殷郊的“藍精靈”法相、魔家四將的“五毛特效”被瘋狂吐槽,與首部的精良制作形成斷崖式落差;
2. 劇情魔改:強塞姬發與鄧嬋玉的“古偶式戀愛”,讓史詩感淪為“回合制打架”,西岐“主角光環”過重導致反派潰敗兒戲化;
3. 選角爭議:黃渤版姜子牙的喜劇化演繹與費翔版紂王的“老年偶像”設定,割裂了觀眾對角色的代入感。
面對失利,這位曾以《封神1》封神的導演罕見低頭:“能否再給我們一次機會?” 復盤創作,他承認過度依賴特效而忽視情感內核,試圖用“英雄配美女”套路討好觀眾卻適得其反。更值得警惕的是,長達十年的封神項目暴露出工業化流程的脆弱——特效公司技術不足、劇本打磨周期被壓縮等問題集中爆發。
《封神2》的潰敗撕開中國大片三大頑疾:
1. 成本失控:宣稱30億投資的三部曲被曝實際成本僅16.5億,虛報數字的浮夸營銷反噬信任;
2. 創作傲慢:沉浸于“史詩感”的自我感動,卻忽略當代觀眾對敘事邏輯與人性深度的需求;
3.IP透支:試圖用“三部連拍”賭國運,卻未建立可持續的內容迭代能力。
值得欣慰的是,烏爾善并未放棄?!斗馍?》雖期待值走低,但已完成后期制作;其新項目《鄭和下西洋》已提上日程,承諾“洗耳恭聽觀眾意見”。正如網友所言:“8億買來的教訓,或許比票房更有價值。”
當《哪吒2》用83億證明“國漫崛起”時,《封神2》的慘敗同樣珍貴——它提醒電影人:再華麗的神話,也要扎根于真誠的創作。對于正在籌備第三部的烏爾善,觀眾仍愿給出最后一份期待:“封神宇宙”能否絕地重生,2026年見分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