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打造幸福校園,引導同學們在成長中筑牢心靈根基,培育向上向善品格,4月15日下午,阜陽二中特邀北京大學社會科學學部副主任文東茅教授蒞臨學校,開展幸福教育指導交流活動。
北京大學文東茅教授(左四)與阜陽二中黨委書記陳雷(右三)
在陳雷書記的陪同下,文教授一行參觀了二中校園,在香樟大道兩側的宣傳欄及綜合樓大廳內文化墻前駐足觀看,對學校倡導的“弘揚教育家精神,爭做四有好老師”及提出的“文化就是植根于內心的修養,無需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為別人著想的善良,讓別人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等校園文化給予認可。
阜陽二中學校領導陪同文東茅教授(右二)參觀校園
阜陽二中黨委書陳雷(左一)與北京大學文東茅教授(右一)
隨后的座談會上,文東茅教授與校領導班子及骨干教師展開深度對話。文教授闡釋了"修己以安人"的教育哲學,強調幸福教育不是空洞概念,而是要通過日常學習生活落地生根,在與教師的交流中,文教授提出“幸福是不斷向上向善的心安”的幸福觀,積極與老師互動,耐心解答教師提出的班級管理、家校溝通、幸福教育等實際問題。
北京大學文東茅教授與阜陽二中校領導班子及骨干教師展開深度對話
在座談會結束后,文教授一行移步報告廳,為師生帶來"幸福教育"專題講座,解答同學們對于“幸福”的理解和疑問。
北京大學文東茅教授(右一)作報告
北京大學文東茅教授作報告
文教授以“什么是好的教育”切入,結合自身多年教育研究與實踐經驗,提出“心安教育”的核心理念:教育的本質是讓每個生命都能找到內心的安定與成長的力量。他指出,中學階段是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期,面對學業壓力與未來不確定性,學生需從三方面構建“心安”:1、接納自我,守住認知之“安”:“分數是成長的刻度,而非人生的尺度。”他鼓勵學生接納個體差異,避免盲目攀比,以“君子不器”的胸襟發掘自身獨特價值。2、明晰方向,筑牢價值之“安”:通過分享北大貧困學子憑借持續努力改變命運的案例,他強調:“讀書不僅是為了個人成功,更要成為對他人、對社會有用的人。”3、調適心態,涵養情緒之“安”:針對青春期常見的焦慮與迷茫,他建議用“積極歸因法”看待挫折,把“我失敗了”轉化為“我暫時還沒找到方法”,挫折就會成為成長的階梯。
北京大學文東茅教授作報告
談及“向上”與“向善”的辯證關系,文教授提出:“向上是生命的姿態,向善是生命的底色,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向上”是永不止步的自我超越:他勉勵學生將個人理想融入家國情懷,在學業中培養“終身學習”的能力,在生活中保持“求知若渴”的好奇心。“向善”是日用常行的點滴實踐:“善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體的行動,是主動幫同學撿起掉落的書本,是耐心傾聽父母的嘮叨,是在校園里隨手撿起一片垃圾。”他強調,真正的“善”始于對身邊人的關懷,成于長期堅持的微小行動。
北京大學文東茅教授作報告
阜陽二中學生向北京大學文東茅教授提問
在提問環節,學生們圍繞“如何才能有幸福感”“家長過度關注成績帶來的壓力”等問題踴躍發言,教授一一耐心解答:針對“如何才能有幸福感”,他指出:“實現財富自由也不一定會幸福,心懷大愛,無私助人才會使人有幸福感,真正的強者不會因幫助他人而失去機會,反而會在成就他人的過程中收獲更廣闊的天地。”針對“家長的焦慮傳導”,他建議:“同學們可以主動與父母溝通,用具體的行動(如制定合理學習計劃)證明自己的成長,用信任取代對抗。”
阜陽二中黨委書陳雷作總結發言
講座尾聲,陳雷書記代表學校向文教授致以誠摯感謝,并總結道:“文教授的講座既有教育理論的高度,又有貼近生活的溫度,為我們破解‘成長煩惱’提供了良方。”他號召全體師生:做“心安”的踐行者,在快節奏的學習中放慢腳步,關注心靈成長,以平和心態面對挑戰;做“向善”的傳播者:從身邊小事做起,將“向上向善”融入日常,讓校園成為溫暖有愛的精神家園。
阜陽二中師生聆聽北京大學文東茅教授報告
阜陽二中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持續推進“心安幸福教育”實踐,將“向上向善”融入校園文化,努力培養更多既有卓越能力、更有溫暖情懷的時代新人,讓校園成為師生共同成長的幸福家園。
阜陽二中被北京大學選為幸福教育實驗學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