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運河滄州段堤頂路。
4月的滄州大運河,碧波蕩漾,美景如畫。在不遠處與大運河蜿蜒相依的堤頂路上,不時有騎行者的身影掠過,有活力十足的年輕人,也有悠閑自在的中老年人,他們在沿運河的騎行中找到了樂趣。“清晨出發,騎行一圈約一個半小時,不僅鍛煉了身體,還能欣賞沿途的風景。”河北省滄州市居民劉麗說。
大運河是寶貴遺產,是流動的文化,要統籌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2021年,滄州市委、市政府將大運河堤頂路列為全市重點交通建設民生項目推進實施,當年建成通車。日前,隨著大運河滄州市中心城區段恢復旅游通航,大運河上游船穿行,堤頂路上車水馬龍,昔日的運河盛景浮現眼前。
大運河堤頂路全長288公里,投資8.38億元,串聯起滄州市8個縣市區的364個和美鄉村,造福沿線200多萬人民群眾。這條路將沿線自然景觀、歷史文化景點、人文景觀串珠成鏈,并結合地形地貌、自然景觀,因地制宜規劃建設了10余個風景秀美的主題公園,沿途基礎設施完善,驛站、休息平臺、停車位等一應俱全,形成了一條以觀光、休閑、健身、游憩等功能為主的旅游路、文化路、民心路、富民路,有效提升了大運河文化帶整體效果,也為帶動沿線經濟發展打下堅實基礎。2024年,滄州市大運河堤頂路上榜“河北省十大最美農村路”。
“大運河堤頂路修好后,來這玩的人越來越多。上午采摘,中午吃農家菜,晚上再賞沿岸的夜景,別提多愜意了。”滄州市公路事業發展中心農村部部長劉敏說,暢通的公路消除了制約當地經濟發展的交通瓶頸,也為農民致富提供了堅實保障。
目前,蟠桃采摘園、梨園、花生種植基地……上百個特色農業園借路而興,連片成帶、集群成圈、沿線成廊的創意休閑農業格局日漸形成。滄州市大運河堤頂路已帶動沿線村民創業就業超10萬人次,年接待游客400萬人次,形成“一村一品”的富民格局,帶動沿線村莊收入年均增長10%以上。
來源:經濟日報新聞客戶端
編輯:任梓綺
編審:于國樹 崔秩愷
審核:孟 輝
郵箱:zjrongmeiti@163.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