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軍大規模襲擾戰術之下,烏軍一直在籌備一場大規模反攻,企圖絕地逢生,并搜羅了不少決戰武器,但沒想到,天有不測風云。
(俄軍深夜展開行動,烏克蘭關鍵軍工設施遭到毀滅性打擊)
1、深夜“收網”!俄軍火炮撲向基輔
據俄軍方面消息稱,在別洛烏索夫的帶領下,前線部隊對烏克蘭的關鍵軍工設施展開了多維度的火力覆蓋,動用了無人機和精確打擊導彈,通過對基輔中心工業區的連續轟炸,削弱了烏克蘭的戰爭潛力。
數百架無人機如黑云壓境,同時伴隨伊斯坎德爾彈道導彈與巡航導彈的精確打擊,讓基輔感受到了來自北方的強大壓力。在這次猛烈的攻擊中,火光沖天,整座工業區宛如一片煉獄,其中包括安東諾夫航空工廠。
俄軍選擇在此重點打擊,顯然意在削弱烏克蘭的自衛能力及其背后可能隱藏的進攻潛力。通過破壞其生產線,俄羅斯讓烏克蘭失去了一部分強有力的反擊籌碼,減少了其制造長程攻擊武器的可能性。
(俄軍不是沒有目標狂轟濫炸,是一場精心策劃的定點清除)
從戰術上看,俄羅斯這種多維度的火力覆蓋并不是簡單的地毯式轟炸,無人機偵察、定位,從空中提供實時數據,再由導彈進行致命一擊,形成了非常高效的攻擊流程。這種方式不僅降低了資源消耗,更大大提高了打擊的成功率。
2、絕密情報泄露,是波蘭的“鍋”?
但令外界疑惑的是,如此絕密的情報,俄軍是怎么知道的呢?據悉,這與波蘭有脫不開的關系。
根據波蘭媒體爆料,這些設施被認為是烏克蘭反擊俄羅斯的重要倚仗。在這些機密地點中,存在著大批正在組裝的遠程無人機、土耳其TB-2武裝無人機,以及簡易型巡航導彈的生產線。
這些裝備,無疑都是烏克蘭意欲對俄羅斯進行戰略反制的利器。通過對俄羅斯本土能源設施的攻擊,烏克蘭希望能夠削弱俄羅斯至少30%的煉油能力,從而在談判桌上占據主動。
(烏軍多次偷襲俄能源設施,試圖以此獲得談判籌碼)
為了實現這個戰略目標,烏克蘭顯然花費了大量的精力和資源。然而,這次波蘭媒體的曝光,卻像是一枚定時炸彈,將這些辛苦隱匿的設施暴露在俄軍的打擊范圍之下。
一些分析人士猜測,波蘭的這種行為看似無心,但背后或許隱藏著其自身的戰略考量。作為烏克蘭的鄰國,波蘭在這場沖突中的角色并不簡單,既要為自身安全考量,又需應對來自歐盟及北約內部的多重壓力。
3、美國的和談提案,讓澤連斯基難以接受
與此同時,美國的態度,也讓澤連斯基徹底清醒。
特朗普上臺后,急著要擺脫烏克蘭這個爛攤子,要求澤連斯基必須接受他的方案:以德涅伯河為界,將烏克蘭一分為二,一個歸屬俄羅斯,一個由歐洲占領。
這使人很容易聯想起戰后德國的命運,被分割、被占領,直至冷戰結束才得以重組。可問題是,烏克蘭并不是德國,它既非戰敗,也不應成為任何國家的附庸。
(特朗普對烏克蘭的和談提案,無異于“割地賠款”)
對于烏克蘭的領土主權,這樣的方案無疑是難以接受的。何況,其中還涉及到將最具價值的四個州交給俄羅斯,這無異于拱手相讓烏克蘭的戰略核心區域。即便是為了停戰,這種近乎“割地賠款”的要求也觸動了烏克蘭各方的底線。
另一方面,特朗普希望通過這一方案,巧妙地將軍事財政負擔轉嫁給歐洲。然而,在目前歐洲經濟狀況每況愈下的背景下,這顯然是一種不現實的要求。歐洲國家不僅要應對內部的經濟危機,還得被迫支撐越來越增大的軍費開銷,以面對可能的俄歐對峙。這樣的安排無疑令歐洲國家心生不滿。
當然,特朗普的算盤打得也并不單純。他真正關心的,是如何確保美國在這場沖突中的最大利益,而非烏克蘭人的未來。烏克蘭地下豐富的礦產資源,以及貫穿其境內的重要天然氣管道,才是特朗普真正感興趣的“戰利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