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贛南雨夜,大埠山巔的槍聲撕裂了賴家百年基業。當19歲的賴傳珠將書包換成駁殼槍時,老宅天井的青石板上,父親賴紹善的旱煙袋正磕出最后一個火星。
這位從紙坊苦力做到鄉紳的地主,次日變賣全部田契,換回50支黑亮手槍、2000斤黃色炸藥,還有門能轟開舊世界的土炮。"傳珠要鬧革命,老子就陪他賭上全部身家!"賴紹善的投名狀,是賴家31口人的性命。
大埠起義的紅旗插上祠堂時,十里八鄉的青壯漢子扛著鋤頭來投軍。賴傳珠的駁殼槍頂在國民黨哨兵眉心,卻沒想到勝利的篝火剛燃三天,反撲的敵軍就血洗了整個賴家塢。
"誅賴氏全族,賞大洋千兩!"通緝令貼滿贛縣城墻時,賴紹善把全家聚在祖祠:"傳珠要改朝換代,咱就給他墊背!"三天后,熊熊火光中31具尸體堆成小山,連襁褓中的嬰孩都被刺刀挑起。唯有8歲小妹被塞進米缸,聽著刀劈斧砍聲數心跳。
山坳里的賴傳珠對著月亮打空彈匣,從此眼角凝成寒冰。他帶著滿身傷疤走過長征,在遵義城頭刻下捷報,卻在每次繳獲敵人物資時,總要單獨留出一支鋼筆——那是父親曾許的成人禮。
1949年春,解放軍的馬蹄聲叩響贛南。已任兵團政委的賴傳珠勒馬贛縣界碑,遠山輪廓與記憶里的祠堂重疊。他撫摸著軍裝口袋里的家書殘頁,那是全家唯一存世的字跡:"傳珠,莫回頭。"
三十一棵油松在荒坡上扎根時,賴傳珠的淚終于浸濕了腳下的紅土。每棵樹苗下都埋著塊青石,刻著"孝"字的那面朝下——這是他給父親的回答。
開國大典的禮炮聲中,這位地主家的叛逆者站在天安門城樓。當毛澤東將上將軍銜別在他胸前時,他摸到的卻是那年父親遞來的駁殼槍的溫度。授銜儀式后,他把自己關在房間,用鋼筆在日記本上刻下:"此命已非己有。"
晚年主動請辭軍銜時,他說:"將軍服該讓給流血更多的同志。"可誰都看見,他書房里那幅未完成的《松林圖》,三十一棵勁松在宣紙上倔強生長,根須處點點墨跡,像永遠干涸不了的淚痕。
來源:本文根據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賴傳珠年譜》(中共黨史出版社1994年版)改編創作,部分細節經文學化處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