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崗敬業是社會好風氣形成的基石。當身邊每一個平凡的人,都在兢兢業業,用力生活;當尊重工作成為每個人心底的價值共識,當積極奉獻化作社會各界的自覺行動,崇尚實干、樂于付出的時代新風必將如春風化雨,在廣袤的社會土壤中蔚然成風。
在北京地鐵縱橫交錯的軌道網絡中,有這樣一位特殊的“守護者”,他憑借著精湛的電扶梯專業維修技術,守護著千萬乘客安全出行,他就是北京地鐵機電分公司電梯維修項目部電梯作業一部主任侯軍濤。32年光陰流轉,他對電扶梯從認識、到了解、再到鉆研,從一名普通維修工成長為技術能手,他用堅守詮釋著匠人精神,用熱愛書寫著平凡崗位上的不凡故事。
1990年,年輕的侯軍濤考入北京地鐵技校管道鉗工專業,“當時一個班里只有六七名學生被選到鉗工方向,主攻電梯維修,我很幸運成為其中一員。”回憶當初,侯軍濤坦言,最初只是覺得電梯維修技術含量高,卻不承想這一干就是三十余載,可能侯軍濤與電梯的緣分早已注定。
初入職場時,師傅只讓他遞工具、打下手,整整半年都沒讓他真正上手維修。“因為電梯是特種設備,師傅也是考慮安全等因素,但是我當時特別著急,覺得自己學的東西無處施展。”直到有一天,侯軍濤鼓起勇氣向師傅表達了自己的想法,結果師傅隨口問的幾個專業問題就把他難住了。這次經歷讓他明白,光有熱情是不夠的,必須沉下心來鉆研技術。
從此,侯軍濤養成了一個習慣——隨身攜帶一個小本子,遇到不懂的就記下來,隨時查閱資料、請教前輩。從扶梯的機械結構到電氣原理,從常見故障到特殊案例,他一點一滴地積累著經驗。功夫不負有心人,不到30歲,侯軍濤就被調任大修工區作為帶班主職,帶領團隊負責電扶梯大修任務,迅速成長為技術中堅力量。
進入21世紀,北京地鐵進入快速發展期。隨著新線路不斷開通,路網電扶梯數量成倍增長,品牌和技術也日益多樣化,這對維修人員提出了更高要求。“那時候壓力很大,不學習真的跟不上。”侯軍濤回憶道。面對新技術、新設備,他主動報名參加各類培訓,利用業余時間研究不同品牌扶梯的技術手冊。“每次遇到新機型,我都會把關鍵參數和維修要點記在小本子上,現在這些筆記都成了寶貝。”
2008年,宋家莊車輛段建立了員工培訓基地,作為技術骨干。2014年后,北京地鐵日均客流量突破千萬人次已經成為常態,為了最大程度地減少電扶梯大修對乘客的影響,針對大客流及換乘車站的電扶梯,大修工作會調整到春節假期進行。這就意味著侯軍濤和他的團隊,每年春節都要在維修現場度過。“算下來,已經連續10個春節沒在家吃年夜飯了。”每次大修,團隊成員們爭分奪秒,在短短十幾天內完成拆卸、檢修、安裝、調試等一系列工作。如今,他仍然堅守在一線,將拼搏奮斗的動能傳遞下去。
通訊員 王瑩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劉洋
編輯/汪浩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