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知后覺的特朗普政府,這次明顯慌了。近期特朗普頻繁公開宣稱“中美很有可能達成協議”,以結束當前的亂局,他還稱一個月內就能做到。但現實情況是,迄今為止,中方都未證實與美方有過通話,僅有商務部表示與美國保持著工作層面的溝通。
特朗普反復稱中美能夠談妥,無非就是希望中方能夠主動給他個臺階下,盡快啟動談判。要不然再耗下去,關稅戰引來的供應鏈混亂,將給美國帶來難以預估的沖擊。據央視新聞4月19日報道,美媒“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報道稱,有多名消息人士透露,倘若未能與中方談妥,特朗普團隊將組建一個特殊小組,由副總統萬斯帶隊,美財長本森特、商務部長盧特尼克、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哈西特、貿易代表格里爾等人參與,以解決高關稅帶來的供應鏈危機。
具體來說,美方要面臨的危機至少包括兩方面。
第一,美國產品將再難直接銷往中國,美企將面臨巨大損失。正如此前商務部所說的那樣,當前中方對美加征關稅已經高達125%,美國輸華商品已經沒有市場接受的可能性,中方必然會尋求其他替代品,美國產品將面臨滯銷問題。以能源產品為例,根據公開的航運數據顯示,從今年2月初開始,美國液化天然氣運輸船就再也沒有駛向中國,說明在該領域的合作已經陷入停滯。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美國農產品以及其他輸華產品上。
考慮到中國的市場規模,以及對美企的重要性,一旦這部分產品無法順利輸華,很難在短期內通過其他銷路規避損失。與此同時,大量貨物囤積也會抬升企業的運營成本。
第二,中國產品通過直接貿易輸美存在困難,美國通貨膨脹問題將反彈。當前中國產品輸美普遍面臨145%的高關稅,部分產品甚至高達245%。要知道,中國輸往美國的廉價商品極具性價比。沒有了中國商品持續上架,美國民眾的生活成本將肉眼可見的上漲。
需要說明的是,雖然是互加關稅,但中美所要承受的代價卻并大不相同。自從特朗普上一任期起發動貿易戰后,中方就一直在有計劃的減少對美依賴,在進出口端推行多元化策略。沒有了美國市場,我們還可以憑借金磚、“一帶一路”倡議等平臺,積極開發全球南方市場。沒有了美國的產品,除了高端芯片等個別領域外,中方都能夠迅速實現平替,不會給市場帶來過多影響。
而美方則大不相同。過去這些年里,美方沒有為這場貿易戰做任何鋪墊,這次更像是特朗普為解決美國的債務危機,臨時開的一副猛藥。從政府到市場再到美國民眾,普遍都沒有做好準備。所以加征關稅后,必將引發混亂。更重要的是,中方有著清晰的戰略規劃,內外政策長期保持穩定。而特朗普總是朝令夕改,市場已經對美國政府缺乏信任,就算特朗普愿意糾錯,也未必能重新獲得信任。
所以對特朗普來說,要想規避供應鏈混亂帶來的危機,唯一的辦法就是和中方達成協議。一來可以規避高關稅給彼此帶來的沖擊。二來中美達成協議后,能夠給市場注入信心。但關鍵在于,特朗普不能只是嘴上說著中美能夠談妥,而是要拿出實際行動,展現自己的誠意。例如取消“對等關稅”,停止發布負面涉華言論,為雙邊高層談判創造合適的氛圍。否則單憑美方組建的這個危機應對小組,根本解決不了實際問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