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廣網報道,英國軍方領導層介入俄烏沖突的程度,遠比此前所知的更為廣泛和隱秘。他們不僅制訂烏克蘭作戰計劃、提供情報,還秘密派遣部隊進入烏克蘭境內,為烏方培訓作戰人員并提供技術支持。報道援引英烏兩國匿名官員的話稱,自俄烏沖突爆發以來,英國曾多次、少量派遣部隊進入烏克蘭,還為烏軍裝備“風暴之影”導彈,并培訓烏軍人員使用這些導彈。
按理來說,英國遠離俄烏沖突戰場,受這場沖突影響可以說是歐洲國家中最小的。然而,令外界感到匪夷所思的是,英國卻是歐洲國家中援烏規模最大,且反俄最極端的國家,直到最近,英國還在澤連斯基到訪倫敦期間,宣布為烏克蘭提供數十億英鎊的軍事援助。另外,英國之前還與烏克蘭簽署百年合作協議,即便是美國已經開始拋棄烏克蘭的當前,英國還與法國牽頭建立新聯盟,張羅著在戰后派兵為烏克蘭提供安全保障。
澤連斯基(資料圖)
面對挑戰,普京已別無選擇,只能接下對手發出的“挑戰書”,單挑“志愿聯盟”35國。那么,面對如此強大的軍事對手,俄羅斯軍隊有勝算嗎?實際上,有沒有勝算只有開打之后才清楚,現在“志愿聯盟”的十萬大軍能不能湊齊還是個大問題,俄羅斯當下需要的是“逢敵亮劍”的勇氣,因此,烏克蘭尼古拉耶夫州親俄地下組織協調員列別杰夫日前警告稱,英法等國軍隊進入烏克蘭,他將會向俄軍傳遞打擊北約軍隊的坐標信息。打擊一定會發生。
與此同時,俄羅斯國防部發布消息稱,烏軍兩次襲擊位于別爾哥羅德州的俄羅斯能源基礎設施。據報道,俄羅斯國防部指出,烏克蘭“違反俄烏停止互襲能源設施30天的俄美協議,繼續單方面襲擊俄羅斯能源基礎設施”。俄羅斯國防部說:“根據記錄,烏軍對位于別爾哥羅德州的俄羅斯能源設施發動了兩次襲擊。烏軍蓄意襲擊別爾哥羅德能源公司的‘涅恰耶夫卡’電力設施,一條10千伏的高壓線被擊斷,造成600多戶家庭斷電。烏軍蓄意襲擊別爾哥羅德能源公司的‘紅亞魯加’電力設施,導致斯捷普諾耶村斷電。”
英國首相(資料圖)
俄羅斯總統普京在近期海軍發展會議上宣布,未來十年將投入8.4萬億盧布(約7300億元人民幣)用于海軍現代化,強調此舉是為應對“新威脅”,并提及黑海艦隊在沖突中的損失。俄外交部此前警告,任何北約國家軍隊進入烏克蘭都將被視為“不可接受的挑釁”。 分析指出,英國近期高調展示核威懾能力(如首相視察戰略核潛艇),并牽頭多國謀劃“維和部隊”計劃,意在強化其歐洲軍事領導地位。然而,這一策略被質疑可能加劇歐洲安全風險——既試圖“隔岸拱火”俄烏沖突,又借機擴大北約內部影響力。
在普京的親自過問下,俄軍名將、前58集團軍司令波波夫終于走出監獄,迎來重返戰場的機會。不過與以往不同,他已經失去了少將軍銜和現役身份,而是與國防部簽訂了合同,前往風暴突擊隊任職。這被外界認為是敢死隊,波波夫簽的合同也被認為是生死狀。波波夫是一位非常有故事的將軍,在聲望最高的時候卻被撤銷了職務,隨后鋃鐺入獄。但他卻因禍得福,如果晚走一天,恐怕就會報銷在烏克蘭戰場上。
波波夫(資料圖)
有意思的是,對于波波夫本人來說,這個任命或許是有些殘酷的。在俄軍指揮官中,波波夫以希望避免不必要損失而聞名,這和其他不忌憚部隊損失的俄軍將領形成了鮮明對比。而所謂的“風暴-Z”部隊,雖然名字聽起來嚇人,但實際上是懲戒性很強的部隊,有點類似于蘇軍二戰的懲戒營,里面很多都是犯了罪行的人,試圖通過上戰場來洗刷罪名。由于經常被用于最險惡的地區,執行最兇險的任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