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報道,俄羅斯對外情報局局長納雷什金15日在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會見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后向記者表示,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戰略目標保持不變。納雷什金說,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和平協議的條件包括烏克蘭無條件的無核中立、去軍事化和去納粹化。納雷什金同時說,當前俄羅斯和美國就烏克蘭問題進行的各層級對話相當頻繁,這種接觸是積極的。
俄烏兩軍繼續激戰,在俄羅斯媒體的口中,俄軍又取得了一場值得注意的勝利。俄羅斯國防部近日告訴媒體,俄軍無人機部隊在紅軍城方向的戰斗中,焚毀了烏軍數百輛裝甲車,其中包括幾輛德制豹式坦克。考慮到烏克蘭部隊手中的裝甲車輛和俄軍相比并不多,尤其是豹式坦克更是數量稀少,俄軍若真的在紅軍城方向摧毀那么多的烏克蘭裝甲車輛,無疑會重擊烏軍。但問題是,俄軍戰報內容雖積極,但在這個關鍵區域,俄軍似乎已經耗盡了攻擊的能量。
俄烏前線(資料圖)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不久前,法國總統馬克龍、英國首相斯塔默等27個國家的領導人和政府首腦在巴黎舉行支持烏克蘭的“志愿者聯盟”峰會,討論對烏軍事援助、停火后向烏克蘭派駐軍隊的問題,烏總統澤連斯基也參加會議。馬克龍稱,烏伙伴為向烏提供安全保障而派出的部隊,是作為預備的威懾力量,根據相關國家的意愿及協商部署在烏境內戰略要地,并向烏提供軍事訓練、后勤補給等支持。
但對于組建歐洲國家“志愿聯盟”援烏部隊的動議,歐洲國家內部一開始就意見分歧。雖然參加會議的動輒幾十個國家,但承諾派兵的寥寥無幾。更重要的是,歐洲國家不愿激化與俄羅斯的對抗。歐洲國家組建“志愿聯盟”援烏部隊遭到俄羅斯方面的堅決反對。早在2024年11月英法提出組建針對俄羅斯的“核心盟友集團”時,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即諷刺這是“頭腦發熱”。俄羅斯聯邦安全會議副主席梅德韋杰夫曾警告,如果北約軍隊進入烏克蘭,將意味著全面戰爭。
“志愿者聯盟”巴黎峰會現場(資料圖)
然而,俄羅斯聯邦對外情報局新聞辦公室稱,西方將會在烏克蘭部署一支10萬人的武裝力量。無論北約打著什么旗號,以什么身份進入烏克蘭,都是對俄羅斯的威脅。俄羅斯可以拿什么打擊進入烏克蘭的西方志愿聯盟軍事基地、營地、防空系統和機場?當然是短程彈道導彈系統。英國衛報最新消息,美軍印度-太平洋戰區司令塞廖爾-帕帕羅上將稱,朝鮮正在向俄羅斯提供數千枚短程彈道導彈。
這場看似突兀的軍事合作,實則暗合雙方戰略需求。對俄羅斯來說,在精確制導武器消耗殆盡的背景下,朝鮮提供的火星-11D型導彈(射程500公里)完美填補戰場火力空白。而在朝鮮方面,通過技術交換獲得俄制S-400防空系統和"匕首"空射導彈,使"主體思想塔"的防空網首次具備攔截F-35的能力。更關鍵的是,俄羅斯提供的核技術合作,使平壤離"核武器小型化"目標更近一步。這種戰略互補產生的化學反應,正在重塑歐亞戰略版圖。日本《讀賣新聞》甚至用"21世紀版華沙條約"來形容這一同盟。
朝鮮的火星-11D導彈交接活動儀式(資料圖)
在這關鍵時刻,值得注意的是,帕帕羅在參議院軍事委員會作證時表示,朝鮮已向駐烏克蘭的俄羅斯軍隊提供了 " 數千枚,甚至數十萬枚炮彈 " 和 " 數百枚短程導彈 "。作為回報,預計朝鮮將獲得包括地對空導彈系統在內的先進防空裝備。這場軍事合作被視為互利交易:俄羅斯通過朝鮮的導彈增強戰術火力,而朝鮮則換取先進的防空系統與空射導彈技術。朝鮮的導彈技術近年來取得顯著進步。2024 年 8 月,朝鮮展示了 250 輛火星 11 型短程彈道導彈發射車,每輛發射車配備 4 枚導彈,射程可達 150 公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