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聞記者 高彥均 通訊員 曹萌/文圖
為促進教育均衡發展,深化語文課堂教學改革,4月16日下午,鄭州市回族區外國語牧歌小學與畢節市青場鎮中心小學通過云端連線,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語文聯合教研活動。本次活動以三年級下冊《肥皂泡》教學研討為主題,通過課例展示、互動評課等環節,推動教育資源共享,助力課堂教學提質增效。
在課例展示環節,青場鎮中心小學陳懷芳老師執教的《肥皂泡》一課精彩紛呈。陳老師以“什么東西圓又圓,輕輕一吹飛天上”的謎語巧妙導入新課。在生字詞教學環節,陳老師特別關注多音字“和”的教學,通過創設具體語境幫助學生理解不同讀音的用法,展現了扎實的教學基本功。
隨后的評課環節,兩校教師結合課例展開熱烈研討。鄭州市回族區外國語牧歌小學語文教師團隊既肯定了這課堂的扎實性,又給出了細致誠懇的建議:李夢嚴老師提到可以設計“生字分類卡”梳理易混字,提高課堂效率;李明慧老師對多樣化的字詞教學形式表示贊賞,并建議在教師板書中加入田字格的示范書寫;王飛陽老師則提出分層教學的建議,根據學生基礎設計不同難度的識字任務;岳麗輝老師表示陳老師應該調整教學節奏,將“理解難句”后移至第二課時,前置“標段圈詞”任務,課堂集中突破重難點。同時建議陳老師在完成本單元語文要素時,可回憶之前的學習方法進行遷移運用;李慶平老師倡導“吹泡泡實驗”中增設“操作解說”環節,通過邊實踐邊復述深化學生對動詞的理解;趙婷婷老師提出應該優化教學設計,三年級學生的知識儲備和概括能力比較欠缺,教師拋出問題時應充分考慮學情,搭建學習支架,降低學生解決問題的難度。
活動最后,鄭州市回族區外國語牧歌小學陳琪副校長在總結發言中指出,本次教研活動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同時也建議陳老師在未來的教學中要注重課堂的每一個細節。比如本節課的導入環節可以多設置幾個謎語,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要減少生字詞教學的時間,提高課堂效率,還要立足文本,注重朗讀訓練,讓朗朗讀書聲回歸語文課堂。青場鎮中心小學吳孝勇主任表示,這樣的真實課堂正是鄉村教育所需要的,同時也期待下一次的交流研討。
據悉,兩校將以此次教研活動為契機,建立長期合作關系,通過定期開展線上教研、資源共享等方式,共同提升語文教學質量,促進教育均衡發展。正如吹向遠方的肥皂泡,這場跨越千里的教研活動,承載著鄭黔兩地教育者共同的理想——讓每個孩子都能在語文的天地里,看見斑斕的世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