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有效提升山區學生科學知識和實踐能力,激發孩子們對科學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探索欲,日前,由杭州市科學技術協會主辦,淳安縣科學技術協會、淳安縣教育局協辦的“科學教育+”實踐課程助力山區“雙減”系列活動,先后走進杭州市淳安縣各大鄉鎮小學,以一場場別開生面的科技教育,點燃鄉村孩子的科技夢。
活動中,科普老師們運用“現象解碼-原理溯源-實踐創造”三維教學法,將科學教育與實踐活動相結合,把抽象的科學原理轉化為可觸摸的科技體驗,讓學生在解決問題中深化科學知識應用。在千島湖鎮第一小學,當“牛頓的噩夢”實驗重構經典力學法則,“大象牙膏”以彩虹色噴泉詮釋化學反應的暴烈美學,此起彼伏的歡呼聲在實驗室穹頂下交織成科學啟蒙的樂章。學生們在尖叫聲、吶喊聲和驚嘆聲中品味這場屬于他們的科技盛宴。
據悉,在“雙減”政策背景下,杭州市科協以“科學教育+”實踐課程為抓手,通過創新科學教育模式,整合優質科普資源,為山區青少年搭建了一個接觸科學、體驗科學、探索科學的平臺,有效地激發了山區青少年的科技創新活力,走出了一條“減負增效”的科學教育特色科普路徑。
自今年2月份以來,2025年度杭州市科協“科學教育+”實踐課程助力山區“雙減”活動已走進富陽、臨安、建德、桐廬、淳安等區縣小學25所,通過“優質師資+科學實驗+科技制作”三位一體模式,開設科學實驗及科技制作課程200余個,發放科學實驗制作材料2500余份,服務學生4000余名。
杭州市科協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杭州市科協將持續深化“科學教育+”品牌建設,通過構建“科普資源下沉-特色課程研發-師資隊伍培育’的全鏈條科學教育服務模式,打造可持續、可復制的山區“科學教育+”實踐樣板,滿足山區學生科學實踐探索需求,提升山區學生科學素質水平,讓每一顆希望的種子在浸潤式科學教育中生根發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