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通訊社青海訊(記者 保積來)4月19日,2025年"跟著賽事去旅游″第二屆鞭陀龍交流大賽社會體育指導員引領展演活動在西寧市城北區全民健身中心舉行,吸引了來自青海省各地的選手齊聚西寧。“鞭陀龍”高手們各顯絕活,舞出了生龍活虎的氣勢。
此次活動由青海省社會體育指導中心、西寧市體育局主辦,西寧市鞭陀運動協會承辦。
活動現場,氣氛熱烈非凡。來自不同地區的代表隊帶來了各具特色的表演。五彩斑斕的彩龍在隊員們的操控下,或上下翻飛、或盤旋舞動,時而展翅高飛、盤旋翻滾,時而扶手下沉、潛入海底,大家配合默契,鞭與陀互相交織,龍身靈動扭轉,精湛的技藝與矯健的動作令觀眾目不暇接,發出陣陣驚嘆。
在悠揚的音樂聲中,選手們舞動著手中的鞭子和龍具,在空中描繪出一道道絢爛的弧線,動作矯健而優雅,仿佛燕子在空中自由翱翔。大家的表演融入了當地的民俗文化元素,將舞蹈、音樂與鞭陀龍運動完美結合,給觀眾帶來了全新的視覺體驗。他們的表演不僅展現了鞭陀龍運動的技巧性,更傳遞出了深厚的文化內涵。
除了精彩的舞龍表演,現場還設置了皮鞭單鞭快打、皮鞭單鞭打響、鋼鞭單鞭打響、團體陀螺等多個比賽項目。選手們在賽場上各展身手,激烈角逐。每一次鞭子的揮舞、陀螺的旋轉都凝聚著選手們的汗水和努力,也展現了他們對鞭陀龍運動的熱愛和執著。
據了解,鞭陀龍運動歷史悠久,相傳早期是人們在農閑時節或節日慶典時的一種娛樂方式,而后逐漸發展成為兼具表演性與競技性的民俗活動,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與民族精神。看似簡單的鞭陀龍,卻包括了前八吉祥、后八如意、排山倒海、鯉魚跳龍門、扭轉乾坤、飛龍沖天等多種名頭和吉祥寓意,是一項具有廣泛群眾基礎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此次鞭陀龍交流大賽展演活動不僅為廣大鞭陀龍愛好者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交流技藝的平臺,也為傳承和弘揚這一傳統民間體育運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活動主辦方表示,希望通過這樣的活動,讓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愛鞭陀龍運動,讓這一古老的民間藝術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活力。
近年來,隨著“鞭陀龍”運動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中老年健身愛好者學習并參與其中,崇尚健身、參與健身、追求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良好氛圍正在逐步形成。
今年61歲的退休職工李建明說:“以前我的體重170多斤,自從5年前練習鞭陀龍,身體變得越來越輕松,現在我的體重已經降到140斤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