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下午,在重慶G85銀昆高速公路,發生了一起讓人震驚的事故:一輛貨車輪胎脫落,滾進服務區,撞倒一名正在等待家人的女性,導致當場身亡。公安通報顯示,車輛第3軸外側輪胎突然脫落,事故原因仍在調查。
一個輪胎飛出去,帶走了一條命——這事讓人不寒而栗。
作為一名深耕豆制品行業十年的從業者,我看到這新聞的第一反應不是“嚇人”,而是“后怕”——
果這車上裝的,是我們廠送去超市的腐竹、豆干,出了事,不僅是賠錢的事,還是品牌口碑的全盤崩潰。
今天就跟大家聊聊:豆制品的運輸環節,風險到底有多大?食品出廠安全≠終點,如何把控物流這一關?
一、你以為食品安全問題都出在工廠?錯,運輸環節才是“盲區”
很多人把食品質量問題歸咎于原材料、生產車間,忽略了運輸環節的風險。
但在我們豆制品圈子里流傳一句話:“產品死在路上,損失比做壞一批還大。”
真實案例
我們廠早年合作過一家公司,他們用自己的車來拉貨,圖便宜用了一臺二手冷藏車。開到半路,冷機壞了,等到貨時,整柜豆腐干全部變酸、發脹,客戶當場拒收。
一車貨近5萬元,司機沒責任協議、公司不認賬,最后我們自己全額賠了。
那次之后我徹底明白:運輸不靠譜,再好的工廠也白搭。
二、豆制品運輸,有哪些“隱性風險”?
你以為運輸只是“把貨裝上車,送到客戶”?如果真是這樣,那你太天真了。
豆制品屬于易腐、易污染、易破損的三高產品,運輸過程稍不注意,就會出現以下問題:
? 冷鏈斷鏈:
冷凍豆腐、豆腐干、豆漿類產品,對溫度要求極高。冷鏈中斷一小時,品質就可能“跳崖式下滑”。
? 包裝壓壞:
腐竹、素雞這類產品雖然干爽,但怕壓。運輸過程中稍有磕碰,包裝破損、受潮,就等于報廢。
? 裝車不當:
有些司機圖省事亂堆貨,貨箱內溫度分布不均、重壓變形,輕則客戶拒收,重則整批召回。
? 車況不良:
像重慶這次事故一樣,輪胎脫落、剎車失靈等情況在二手貨車中并不少見,一旦出事,貨主不僅賠錢,還可能面臨法律風險。
三、我們廠是怎么做運輸風控的?(實操分享)
我知道,大多數豆制品企業都是中小型,沒車隊、沒專人物流。但就算你沒資源,也得有意識。以下是我們“鮮臨門”品牌的實踐經驗:
? 合作物流必須簽運輸質量保障協議
冷鏈車必須配備溫控記錄儀,提供每一趟運輸的溫度數據。對方如果中途關冷機節電,一經發現取消合作并索賠。
? 每車貨我們都會自行二次驗貨+拍照留檔
裝車前,由質檢員進行包裝完整性檢查,確保無破損。裝車現場也會拍照+編號留檔,作為日后追責證據。
? 產品外包裝設計做了“運輸防護優化”:
- 腐竹包裝為雙層結構,避免摩擦脫粉;
- 外箱設限重,超載不裝;
- 標識統一印有“本產品需冷藏運輸、勿倒放”等字樣,提高工人操作規范性。
? 到貨驗收必須“視頻對接”:
客戶收貨時拍視頻,發現問題可即時反饋,我們承諾48小時內處理方案,贏得不少客戶信任。
四、運輸不只是物流的事,是“品牌最后一道防線”
很多企業主心里是這么想的:“我廠里做得好就行,物流是物流的事。”——錯了!
當消費者買到變質的豆腐干,他不會打電話去問“你冷鏈是不是出問題了”,他只會認定一句話:
- “你們這牌子的產品,不新鮮、不安全!”
所以,運輸環節不僅是物理的轉移過程,更是消費者感知品牌的關鍵接觸點。
五、建議給同行的幾句話:
- 運輸質量=品牌底線,任何省成本的行為,都會在未來翻倍付出代價;
- 選物流不能只看價格,要問有沒有食品運輸經驗、有沒有冷鏈記錄、有沒有責任協議;
- 小廠也要有風控意識,哪怕只有一臺三輪車拉貨,也得告訴司機哪些貨不能壓、不能放太陽下暴曬;
- 出廠不是結束,而是剛開始,真正考驗食品人良心的,是你是否“把產品安全送到消費者手上”。
寫在最后:不只是豆制品行業,每個食品人都該反思
重慶輪胎飛脫事故,雖然和我們無關,但它給所有“有輪子”的行業提了個醒。
別等事故發生、產品被投訴、品牌被質疑,才來“回頭看”。
我們做的是人吃的東西,是家庭餐桌上的一部分。
一個輪胎飛出的是命,一車豆腐壞了的是心。
把控運輸,不只是管理產品,更是守護信任。
如果你也曾在運輸上吃過虧、踩過坑,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我會把我總結的“運輸防錯手冊”分享給同行。
咱們做的不只是腐竹、豆干、豆漿,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