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8日是第42個國際古跡遺址日,今年的主題是“災害與沖突下的遺產應對準備”。作為國際古跡遺址日的配套活動之一,4月19日下午,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特別邀請到西南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旅游學院)副教授趙法欣,為觀眾帶來題為《古希臘文明和地中海的世界文化遺產》的學術講座。
講座現場
古希臘文明被譽為現代西方文明的搖籃,在文學、藝術、哲學、科技等領域的輝煌成就,不僅塑造了西方文明的第一座高峰,更對地中海乃至全球文化遺產產生了深遠影響。
講座現場,趙法欣從古希臘自然環境、古希臘歷史、古希臘文明成就等方面進行闡述。他表示,地中海如同一部液態的文明史書,古希臘遺產如同其中的鹽分,雖歷經羅馬征服、基督教興起、伊斯蘭文明擴張等歷史變遷,其本質仍溶解在現代文明的肌理中。從但丁《神曲》對荷馬史詩的致敬,到歐盟以希臘神廟圖案設計歐元硬幣,這種文化DNA的延續正是聯合國將22處希臘遺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深層價值。
聽完講座后,有年輕的觀眾表示,“趙老師以深厚的學術功底和親身的經歷,帶領我們穿越時空,領略了古希臘文明的輝煌成就及其對地中海世界文化遺產的深遠影響。”也有觀眾稱,通過講座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文化遺產不僅是歷史的見證,更是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橋梁。保護文化遺產,也是守護人類共同的記憶與智慧。
展覽現場
據悉,“古希臘:神話·英雄·命運——來自意大利普利亞地區的珍藏”展正在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舉行,此次展覽不僅是該展中國巡展的首站,也是在四川舉辦的首個古希臘文物展。它展出了來自意大利普利亞大區9家文博機構的119件(套)代表性藏品,包括雕塑、陶器、青銅器和玻璃器等。這些藏品展現了公元前6世紀至公元2世紀古希臘文明在普利亞地區的發展圖景,生動地呈現了古希臘的環境、建筑、生產生活和文化藝術等歷史畫卷。
紅星新聞記者 張世豪 攝影報道 編輯 曾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