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8日晚間,也門胡塞武裝突然發表聲明,宣布對以色列特拉維夫軍事目標及位于紅海和阿拉伯海的美國航母編隊發動襲擊。這一突發行動標志著美軍"卡爾·文森"號航母打擊群剛剛抵達阿拉伯海就遭遇首次直接打擊,中東緊張局勢驟然升級,根據胡塞武裝控制的馬西拉電視臺報道,從17日晚到18日凌晨,美軍對也門西部荷臺達省的伊薩角港發動了多次報復性空襲,已造成80人死亡、上百人受傷。美國中央司令部在社交媒體上宣稱已"摧毀"該港口設施,稱其用于向胡塞武裝控制區輸送燃料。這是自3月15日美軍對胡塞武裝實施大規模空襲以來最嚴重的一次軍事行動。
此次沖突爆發恰逢美烏簽署礦產協議備忘錄的關鍵時刻。4月18日,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剛剛宣布與美國就礦產協議的法律事宜基本達成一致。與此同時,俄軍通報在過去一天擊落223架烏克蘭無人機,顯示俄烏戰場同樣處于高度緊張狀態。多方沖突同時升溫,令國際社會對全球安全局勢的擔憂急劇加深。值得關注的是,就在中東戰火重燃之際,美國國內軍工企業也突發意外。諾思羅普-格魯曼公司在猶他州的導彈工廠4月18日發生爆炸,該公司正是美國下一代洲際導彈的主要承包商。這一連串突發事件不禁讓人質疑:美國是否正面臨多線作戰的嚴峻挑戰?
美軍在阿拉伯海的軍事存在近期持續強化。除"卡爾·文森"號航母外,SpaceX公司被曝在美國"金穹"導彈防御系統競標中領先,馬斯克旗下企業可能為美軍提供更先進的防御技術。與此同時,俄太平洋艦隊在日本海舉行反潛演習,俄羅斯還警告德國"某些行為將被視為直接參戰",全球軍事對抗態勢正呈現多點開花的特點。
胡塞武裝此次敢于直接挑戰美軍航母打擊群,背后或有更復雜的戰略考量。4月17日,美軍工企業工廠爆炸;18日,胡塞武裝發動襲擊;同日,美烏簽署礦產協議。這些事件在時間上的緊密銜接,可能并非完全巧合。有分析認為,胡塞武裝此舉既是對美軍空襲也門的報復,也是向國際社會展示其不對稱作戰能力。
國際油價市場對此迅速作出反應。歐佩克+八個成員國18日宣布承諾進一步減產,全球能源供應格局面臨新的變數。而美國擬針對中國船只征收新港口費的消息,也令國際貿易形勢更趨復雜。在軍事、能源、經濟多重壓力下,美國是否能夠維持其全球戰略布局,已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
這次襲擊事件最令人震驚的是胡塞武裝直接挑戰美軍航母打擊群的膽識。傳統上,非國家行為體很少敢于對美軍最強大的海上力量發起正面挑戰。胡塞武裝此舉不僅突破了常規,也向世界證明了現代戰爭中非對稱手段的有效性。無論襲擊是否對航母造成實質損傷,這一行動本身已經達成了某種心理震懾效果。
隨著美國在中東軍事存在的持續強化,以及胡塞武裝反擊決心的彰顯,阿拉伯海及紅海地區的安全形勢可能進一步惡化。在全球多個熱點地區沖突疊加的背景下,此次事件是否會成為更大規模對抗的導火索,值得國際社會高度警惕。各國能否通過外交途徑緩和緊張局勢,避免沖突螺旋升級,將成為未來幾周的關鍵看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