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吃!快吃!”隨著主持人一聲令下,“快樂吃瓜大比拼”引爆全場熱情,參賽者捧起半斤重的早甜脆白梨瓜大快朵頤。4月19日,金鄉縣“白梨瓜香 醉美胡集”文化旅游節在胡集鎮蒜香里特色街區火熱開幕,12家瓜農擺擂,游客穿梭采摘,現場上演農技科普、非遺展演,交織成一場瓜果狂歡。
金鄉縣以節為媒,通過科技賦能、品牌打造、農文旅融合,走出了一條“特色農業+文化+旅游”的鄉村振興新路徑,讓白梨瓜從田間地頭走向全國市場,讓“小瓜果”成就富民“大產業”。
從“賣產品”到“賣體驗”。此次文化旅游節,既是產業成果的展示窗口,更是消費升級的創新試驗場。活動現場,12家合作社拿出“壓箱底”的甜瓜參加“瓜王爭霸賽”,專家現場測甜度、評品質,最終評選出的“瓜王”成為游客爭相拍照的“明星”。在胡集鎮白梨瓜鄉村振興產業園,采摘體驗活動更是人氣爆棚,游客們挎著竹籃走進瓜棚,摘下新鮮瓜果,感受田園生活的詩意。來自濟寧城區的李女士說:“帶孩子來體驗采摘,既親近自然,又學到了農業知識!”
從“一畝田”到“萬畝園”。“胡集鎮創新引入‘合伙人’模式,聚力推動萬畝白梨瓜鄉村振興示范片區建設,打造了金鄉縣最大的日光暖棚基地,頭茬白梨瓜可提前45天上市,畝均收益增長25.6%,最高畝凈收入達5萬元。”胡集鎮黨委書記高廣勝介紹,目前全鎮白梨瓜種植超2萬畝,暖棚1萬多座,甜瓜品種20余個,種植戶7000余戶,年產量約10萬噸,產值超7.5億元,已成為金鄉農業經濟發展的一張“響亮名片”。2013年,“金鄉白梨瓜”被認定為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小甜瓜有了“產地名片”。為保護“金鄉白梨瓜”這個金字招牌,當地還為“金鄉白梨瓜”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投保,織起一張“防護網”。
“我們的白梨瓜橢圓形似梨,果皮乳白色,外觀色澤光亮,肉質脆嫩,香甜純正,口感清爽,味道鮮美……” 種植戶劉海濤在自家采摘園里正在直播賣瓜,半個小時賣出了1千多斤。依托“大棚課堂”和電商培訓基地,胡集鎮培育了26個本土直播賬號,構建起“線上+線下”立體銷售網絡,冷鏈配送2小時直達濟寧市區商超,訂單農業覆蓋全國高端市場,金鄉白梨瓜不僅走進了銀座、龍貴等大型商超,更通過電商平臺“飛入”千家萬戶。
香瓜飄香滿園春,花艷果甜醉人心。近年來,金鄉縣舉辦胡集梨瓜節、卜集香瓜節、馬廟金谷豐收節、高河草莓節等特色活動,將農產品轉化為文化符號,以節促游、以游帶產。目前,全縣種植甜瓜的面積達3萬多畝,年產14多萬噸甜瓜,每畝的平均效益達到2.3到4萬元,輻射帶動種植農戶9600多戶,甜瓜成為金鄉縣農民增收甜蜜瓜。
(大眾新聞記者 王浩奇 通訊員 段新朋 攝影 趙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