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馬哈的新專利只是安全氣囊系統的傳感器部分,并不是整套專利技術。畢竟摩托車上應用安全氣囊,情況要比應用于汽車復雜。
安全氣囊對于汽車來說,可能是僅次于安全帶的重要保命措施。數據統計,全球每年有 70000 人受益于安全氣囊。不過在摩托車上,這個技術少有人關注。
唯一把安全氣囊切實應用在摩托車上的,大概只有本田金翼,從 2007 年到現款。18 年來,其它廠家也沒有跟進這項安全技術。安全氣囊在摩托車上的應用,難度遠大于汽車,對于汽車而言非常成熟的氣囊技術,不是簡單的 “拿來主義” 問題。
摩托車安裝安全氣囊,有幾個關鍵問題與汽車不同。其一,汽車安全氣囊是為系好安全帶的乘員設計的,摩托車氣囊本身需要特殊形狀和位置,以吸收不戴安全帶的騎手的沖擊。其二,安全氣囊觸發需要更及時,因為騎手的緩沖空間更小,離撞擊點更近,對于觸發的傳感器會有更高的要求。其三,摩托車的碰撞角度跟情況相比汽車更難以預料和復雜。對于是否觸發氣囊,也對傳感器有新的要求。
從上可以看出,本田金翼憑著重心低、穩定性,以及類似于汽車的乘坐位置,才能適配跟汽車大差不差的安全氣囊系統。
而雅馬哈則是想把安全氣囊系統應用于運動車型,例如 R1 這樣的車型。不光是要應用更復雜的傳感器,以及合適的安裝位置,更難的則是需要設計開發能夠在摩托車上快速觸發安全氣囊的算法軟件,以應用于旗下不同的車型。
個人總結,本田是先易后難,看哪個車型有條件安裝現有的氣囊技術,先用起來,再發展,應用到其它車型上。雅馬哈則先難后易,開發目標就是最難應用的車型,最難的都解決了,其它車型就完全不是問題了。雖然思路不同,都有可取之處,不過安全氣囊應用于摩托車,路應該還很遠,不光是技術,還有成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