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一場跨越魯、川、渝、云、貴、桂六省市的青銅大展,「吉金光華——魯川渝云貴桂青銅文化臻萃展」正式在山東省青州博物館開展。在這場匯聚了華夏青銅文明精華的展覽中,三臺縣博物館的珍貴館藏文物——青銅搖錢樹,榮耀受邀參展,成為全場矚目的焦點!
“吉金”二字,自古便是青銅器的雅稱,它不僅是中華文明輝煌歷史的見證者,更是古代社會信仰體系與權力象征的璀璨結晶。而青銅搖錢樹,作為青銅器中重要代表之一,自然不會缺席!
這株收藏于三臺縣博物館的青銅搖錢樹,誕生于東漢(公元25年—220年),由陶質樹座與銅質樹身組成,通高達138厘米,盡顯東漢工匠的非凡技藝。其樹座為東漢灰陶神獸搖錢樹座,國家二級文物,形態古樸,氣勢恢宏;而樹身則采用合模鑄造工藝,中部為樹干,高達87.0厘米,呈竿形,按等份鑄五段,每段四面各鑄有雙層菱形掛孔(最下為三層)以掛樹葉。自下而上,共分五層,大小五十二片,大多以方孔聲圓錢為邊飾,以百戲、神獸題材為主要內容。尤為引人注目的是,第一至四層的樹葉上,各懸掛著數只靈動可愛的猴子,共計四十八只。樹梢頂部飾圓雕朱雀,雙翅與身體采用榫卯結構分鑄而成。朱雀曲頸昂頭,雙翅伸展,尾翎高翹。朱雀前有一呈昂首行進狀的桃拔,桃拔上有背生雙翼的羽人,羽人雙手各舉一株靈芝仙草,仙草自然垂至在朱雀喙前,整個造形以形傳神,氣韻生動,迥然不凡。樹座同樣不凡,高51.0厘米,寬37.0厘米,厚23.0厘米,泥質灰陶,合模制作,喇叭形座體,器身中空。上部飾以大小神獸,獸背之上立一中空突棱短柱,一側浮雕仙人單手舉靈芝,下部則飾以卷草紋,寓意吉祥如意。整株錢樹以銅錢貫穿上下,瑞獸環繞,樂舞百戲點綴其間,生動反映了漢代人“崇尚財祿”的深厚觀念與對官祿封侯的殷切渴望。
青銅搖錢樹下一站將前往寧波博物館,繼續向世人展示其獨特的魅力。若您有幸親臨現場,不妨在搖錢樹前許下心愿,感受那份來自古蜀人的財富與好運。
鎮館之寶
三臺縣博物館的璀璨雙璧
然而,這株令人嘆為觀止的青銅搖錢樹,卻并非三臺縣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真正的鎮館之寶,是那兩件目前正在四川博物館《傳奇之旅:馬可·波羅與絲綢之路上的世界》特展展出的元青花象耳垂環花卉瓷瓶和元青花雙耳三獸足牡丹紋瓷香爐,其精美絕倫,令人贊嘆不已。兩者均為國家一級文物,彰顯著三臺縣博物館深厚的文化底蘊。
此瓶頸部附有對稱的象鼻銜環,垂環與瓶體渾然一體,外面施以青花彩繪,腹部以菊花紋為主裝飾,上下輔以蕉葉紋、四瓣花紋,畫面繁復而不失層次,繁而不亂,盡顯元代瓷器的獨特韻味。
此香爐短頸圓腹,圜底三蹄足,口沿至頸置對稱長方形耳,外壁施以青花彩繪,口沿至腹部繪有精美花紋,展現了元代青花瓷器的卓越成就。
青花瓷器作為元代景德鎮的創舉,現在傳世與考古發現僅數百件,且大多流落海外,三臺縣能出土三件元青花,實屬難得,珍貴無比。這兩件元青花藏品,即將踏上新的征程,前往金沙遺址博物館,繼續向世人展示它們的獨特魅力與非凡價值。
(來源:三臺文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