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癌癥是嚴重威脅群眾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據濱州市疾控中心最新腫瘤登記數據顯示,2024年全市惡性腫瘤發病順位前5位分別是肺癌、胃癌、甲狀腺癌、結直腸癌、乳腺癌。惡性腫瘤發病整體上呈現隨年齡的增長而上升的趨勢,防控形勢嚴峻。
4月17日,濱州市衛生健康委舉行“魯醫健康說”腫瘤防治專場健康知識發布會,以“科學防癌 健康生活”為主題,邀請腫瘤防治方面的權威專家,圍繞癌癥的預防、早期篩查和規范治療進行答疑解惑,倡導市民踐行健康生活方式,控制癌癥風險因素,保障人民群眾健康生活。
約40%的癌癥可通過早期預防有效避免
癌癥雖然可怕,但國家癌癥中心提出,癌癥是一類可防可控的疾病。“約40%的癌癥可通過控制癌癥危險因素、改變生活方式等得以避免,廣大市民應做好癌癥的三級預防。”濱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醫師林韜介紹。
其中,一級預防是病因預防,市民要牢記四字訣:合理飲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態平衡、充足睡眠、定期體檢,減少外界不良因素的損害。另外,部分疫苗在預防某些特定類型腫瘤方面也有較好效果。比如接種乙肝疫苗預防乙肝病毒感染,降低患肝癌風險。適齡女性可接種HPV疫苗可預防宮頸癌。
二級預防是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廣大市民尤其是高危人群,應定期體檢、規律性體檢,以達到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及早期治療的目的,阻斷疾病向更嚴重的方向發展。
三級預防是改善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時間。對已發生癌癥患者,進行規范化治療,盡力提高生存率和腫瘤控制率,減少并發癥,減輕由癌癥引發的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消化道腫瘤應早篩早治,重點人群應格外注意
目前,我國消化道腫瘤發病率較高、有年輕化趨勢,預防形勢緊迫。國內也對各種消化道腫瘤的篩查人群進行了推薦。
濱州市人民醫院消化內科主任、主任醫師劉寶珍介紹,食管癌的建議篩查人群為:年齡45歲以上;居住于食管癌高發地區;有食管癌家族史;熱燙飲食、高鹽飲食、腌制食品、吸煙、重度飲酒等不良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患有慢性食管炎、食管良性狹窄等疾病;有食管的癌前病變診療史,比如之前做胃鏡發現有不典型增生的情況。
胃癌的建議篩查人群為:年齡40歲以上;胃癌高發地區人群;幽門螺桿菌感染者;既往患有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胃息肉、手術后殘胃、肥厚性胃炎、惡性貧血等胃癌前疾病;有胃癌家族史;長期高鹽、腌制、熏制飲食、吸煙、重度飲酒等。
直腸癌的建議篩查人群為:40~74歲人群。特別是對于有結直腸癌或腺瘤家族史的,既往有結腸腺瘤的,長期吸煙飲酒高鹽飲食的,經常進食紅肉、加工紅肉的、肥胖缺乏運動的人群。“目前我市正在開展40-74歲人群的結直腸癌FIT免費篩查,希望更多的人群能夠參加篩查,讓更多的人群從中獲益。”劉寶珍說。
通過五個方面,及時“get”癌癥早期信號
部分市民認為,癌癥會傳染,也具有遺傳性。但這種認知是不準確的。濱州市中心醫院腫瘤科二病區主任、主任醫師蔣雪超介紹,癌癥本身并不會直接遺傳,有癌癥家族史的人并不一定就會得癌,但是得癌的風險確實比普通人群要高一些。癌癥本身也不會直接傳染,但有些導致癌癥的微生物則有傳染性,包括細菌、病毒和寄生蟲。
對于市民來說,可以通過“塊、痛、血、燒、減”五個字,了解癌癥的早期信號——“塊”即身體任何部位的無痛性、進行性增大的腫塊,如頸部、乳房等出現可觸及的腫塊;或是皮膚上原有的痣短期內顏色加深或變淺、快速增大、瘙癢、滲液、破潰等。
“痛”即長期持續加重的疼痛。如胸骨后灼燒感,咽東西不順暢、疼痛,可能是食管癌、賁門癌和胃癌的表現。
“血”即咯血、痰中帶血,可能是肺癌表現。尿血可能是膀胱癌、腎癌表現。不明原因的鼻出血,可能是鼻咽癌等。
“燒”即持續性低熱。兒童要警惕血液系統腫瘤;成人要警惕肝癌、腎癌等腫瘤的可能。
“減”即短期內體重不明原因的減輕,并且呈進行性下降,都要引起重視。
如果出現上述現象中的任意一項癥狀,都應及時進行癌癥的相關排除檢查,消除健康隱患。
以規范化診斷和治療,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患者發現惡性腫瘤后,應如何進一步規范化診斷和治療?“從疾病規范治療的角度,需要先通過相應的檢查明確病變性質、疾病的分期、身體狀況、基因狀態。綜合以上情況制定適合患者的方案,才能獲得比較好的效果,盲目治療可能適得其反。”濱州醫學院附屬醫院腫瘤科副主任、主任醫師郝延璋介紹。
同時,并非做了手術,腫瘤就能根治。手術是多數實體瘤早期階段的首選治療手段。但放射治療、化療、微創介入等手段同樣可以治愈部分惡性腫瘤。還有部分腫瘤需要通過手術、放化療、化療、靶向、免疫等多種治療方式聯合應用達到根治。
此外,晚期腫瘤不等于死亡。晚期腫瘤治療的目標是延長生存期,提高生活質量。隨著醫學的發展,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等手段取得的重大突破。部分晚期腫瘤通過有效的治療可以明顯延長生存時間。
中醫藥在惡性腫瘤的防治中,發揮重要作用
目前,中醫藥在惡性腫瘤的防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和獨特優勢。濱州市中醫醫院腫瘤科主任、副主任醫師孫佩佩介紹,可以運用中醫、中藥調理身體內部環境。
“中醫預防腫瘤將調動人體陽氣功能作為預防且治療腫瘤的根本,通過望、聞、問、切,運用中藥及中醫適宜技術,比如艾灸、針灸等手段調理身體內部環境,可以有效預防腫瘤。”孫佩佩說。
在日常生活方式上,市民要注重飲食管理。如陽虛體質者可適當食用羊肉、桂圓等溫性食物以溫補腎陽,陰虛體質者可多吃百合、銀耳等滋陰食物,改善身體體質,調理身體內部環境降低腫瘤發病可能性。中醫預防腫瘤還注重飲食禁忌,如濕熱體質者應避免食用辛辣、油膩、甜食等助濕生熱食物,減少脾胃負擔,防止內生痰濕、熱毒等病理產物,降低腫瘤風險。
此外,要注重情志管理。長期不良情緒如抑郁、焦慮等,可影響人體氣機運行,導致臟腑功能失調,增加腫瘤發病風險。可通過冥想、瑜伽、聽音樂等方式舒緩情緒,保持心情舒暢,使氣血調和,增強機體抵御病邪能力。另外,要注重運動養生,通過運動促進氣血流通,增強體質。像太極拳、八段錦等傳統運動,動作舒緩,能調節呼吸,增強心肺功能,提升免疫力。
(大眾新聞記者 黃鑫 通訊員 劉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