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島老城區浦口路和沈陽支路車場,泊車管理員張國財不僅是泊車秩序的維護者,更是周邊居民和就醫車主心中的“貼心守護者”。
作為一名“新青島人”,從東北來到青島的張國財用八年時間把自己“釘”成了這片區域的活地圖。從操著一口東北口音的異鄉人到八年后成為居民口中親切的“張師傅”,他的工作日常里沒有驚天動地,卻寫滿了一次次車窗提醒、一次次協助找回遺失物品和無數聲“張師傅辛苦了”。
盡職盡責,八年堅守鋪就溫情泊位
“安全無小事”是張國財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他對待工作一絲不茍,用近乎嚴苛的標準守護著每一寸責任區。
每天清晨,張國財總會提前半小時到崗,仔細巡查停車場每個角落。有車輛駛入時,他會立即切換成“人形導航”模式,揚起標準的交通指揮手勢。
“大姐,往右打半圈,我給您看著后視鏡!”每一個細微之處的用心,令這片停車場充滿了暖意與溫度。
2024年夏天,他在車場巡邏時發現一輛轎車車窗未關,車內還放著貴重物品,他立即聯系車主并守在車旁,直到車主趕來。這樣守護的故事在張國財的工作生涯中已成常態。多年來,他累計提醒車主關窗、鎖車100余次,協助找回遺失物品50余件,所管理的車場未發生一起車輛盜竊事件。
他以匠人精神帶出一支優秀泊車服務團隊。張國財通過長期經驗積累,總結出了自己的“三步帶徒法”,先從POS機打票的每個按鍵開始手把手示范,再通過實戰即時糾偏、精準指導,更將8年多來沉淀的溝通智慧傾囊相授。這樣的“傳幫帶”模式,塑造了一支協作默契的團隊,是青島道路泊車新時代工匠精神傳承的生動縮影。
熱心助人,溫暖社區鄰里
張國財的熱心腸在管理區域里是出了名的,他用八年的細致服務搭建起車場與社區居民的溫情紐帶。遇到老人拎重物,他會主動幫忙送到家門口;下雨天,他為沒帶傘的居民撐傘遮雨;因為管理的車場毗鄰海慈醫院,看到行動不便就醫者,他會協助搬運輪椅或嬰兒車……
“張師傅非常熱心,這片停車場離醫院很近,遇到就醫患者行動不便時,他經常幫忙推輪椅,提醒車主關車門,周邊居民對張師傅的工作都很認可,有時候停車或者移車不方便,都會放心地把車鑰匙交給他?!笔煜に能囍鞫歼@么說。而能夠贏得車主的托付和信賴,對泊車員來說,就是最好的褒獎。
張國財的熱心腸深受家庭的影響,父母自小就教導他做人要正直、善良。對于張國財來說,作為泊車管理員,這不僅是一份維持停車秩序的工作,更是一個力所能及幫助他人的機會。
每位車主都能順利停車,讓他們可以安心工作;車輛整齊有序地停放,讓市民出行更加便捷……從工作中,他感受到了價值所在和內心的滿足感。在他看來,這樣的日常努力不僅改善了他人的生活體驗,更為自己帶來了無盡的快樂。
拾金不昧,點亮城市文明之光
在2024年9月的一個尋常日子里,張國財像往常一樣在浦口路停車場巡檢。然而,這一天卻因一件小事變得不平凡。例行巡查時,他撿到了一個遺落的物品包,打開一看,里面不僅有現金、手機,還有鑰匙和各種重要證件。意識到這些物品對失主的重要性,張國財立即著手尋找失主。
通過證件信息多方聯系,張國財找到了失主劉女士。面對突如其來的來電,本以為再也找不回失物的劉女士激動不已,執意要酬謝,但被他婉言謝絕。“這是我應該做的,換誰都會這么干?!睆垏斨t遜地說道。
盡管如此,劉女士心中依舊充滿了感激之情。第二天,她帶著一面錦旗和滿心感謝來到張國財的工作單位,親手遞交給了他,以此表達對張國財無私幫助的深深敬意。
這些小事雖然看似平常,但它所傳遞出的正能量卻深深感染了周圍的人們。張國財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什么是真正的職業道德和社會責任感,同時也提醒著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小小的善舉往往能夠帶來意想不到的溫暖與力量。他用八年的堅守證明,真正的文明刻度,往往藏在最不起眼的崗位上。
“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把平凡的工作做到極致,他在崗位上詮釋了真正的偉大往往誕生于千萬次的重復。他以高度的責任心守護著浦口路和沈陽支路車場的車輛安全,用無私奉獻的精神維護城市交通秩序。
張國財沒有豪言壯語,有的只是日復一日的堅守與奉獻。他用行動證明,只要心懷善意,再普通的崗位也能綻放光芒。他的故事,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最生動的詮釋。“所有崇高的本質,都蘊含在那些沉默的日常里?!睆垏數膱允?,正是獻給城市文明的一首無言情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