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特朗普
特朗普已經沒得選,中美關稅戰的結局,只能是美國滿足中國所提條件為止。那么,特朗普宣布“暫時性豁免”,是不是對中方的重大讓步?特朗普掀起的關稅戰,對中美而言誰傷害更大?中美關稅戰打到哪一步,特朗普才肯坐下來跟中方談判?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將從中國海關總署強調嚴格依法實施各項對美反制措施為你進行分析。
4月11日,美國宣布“暫時性豁免”部分電子產品關稅,包括中國制造的電腦、手機、集成電路等,看似是特朗普政府在關稅戰中做出的讓步。這一舉動被解讀為特朗普的“實質性服軟讓步”,但中國并未因此放松警惕,反而強調將繼續嚴格執行對美反制措施。中國海關總署明確表示,將依法實施各項對美反制措施,維護國家利益。體現了中國“不予理會不是不反制,更不是示弱”的強硬態度。
第一個問題:特朗普宣布“暫時性豁免”,是對中方的重大讓步?
圖為美國海關
特朗普政府宣布“暫時性豁免”部分產品關稅,表面上看是對中國的一種退讓,但深入分析可以發現,這并非真正的重大讓步,而是出于多方面的考慮。首先,豁免本質是止損而非妥協。我們需要明確一點,特朗普政府的“暫時性豁免”并非簡單的“服軟”。雖然此舉確實緩解了部分美國企業和消費者的壓力,但這只是權宜之計,并非戰略上的徹底放棄。
持續的關稅戰已經對美國經濟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豁免部分產品關稅可防止美國經濟形勢進一步惡化,為美國經濟提供喘息之機。美國股市單周蒸發5萬億美元,足以說明關稅戰對美國經濟的沖擊之大。這種“救急”操作,與其說是對華讓步,不如說是為國內經濟止血。
圖為美大豆
其次,中方在關稅戰中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反制措施,對美國產生了嚴重的沖擊。中國在貿易戰中打出的稀土“王牌”直擊美國高科技和軍工產業命脈,對美農產品加稅則精準打擊特朗普的中西部票倉。因此,可以說特朗普的“暫時性豁免”,是對中方反制措施成效的一種回應,這充分表明中方反制手段切實發揮作用,有力地迫使美國做出一定程度的讓步。
最后,特朗普政府試圖通過“暫時性豁免”來試探中方底線,尋求談判籌碼。一邊高舉關稅大棒,一邊釋放“靈活性”信號,試圖將談判主動權握在手中。例如,美方多次要求“中國先邁出第一步”,甚至以暫停部分國家關稅為誘餌,但中方始終拒絕在缺乏平等誠意的情況下對話。
這種“豁免-施壓-再豁免”的循環,本質是美方在測試中方底線,并為未來談判積攢籌碼。正如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所言:“關稅政策需要保持針對性”,其潛臺詞是將關稅作為動態調整的談判工具,而非固定不變的戰略。
第二個問題:特朗普掀起的關稅戰,對中美而言誰傷害更大?
雖然關稅戰對中國經濟也造成了一定的沖擊,但美國經濟受到的影響更為直接和明顯。根據美國勞工部4月10日發布的數據,今年3月美國雞蛋價格環比上漲 5.9%,同比漲幅更是飆升至60.4%。
圖為亞馬遜
此外,美國股市也受到了關稅戰的影響,美股“七巨頭”單日市值蒸發超8300億美元,股市的下跌不僅影響了投資者的信心,也對美國的金融穩定造成了一定的威脅。
從經濟結構看,中美兩國的經濟結構差異也決定了關稅戰對雙方的影響不對稱。美國國內不少產品對中國依存度較高,美國自中國進口的商品多為手機、家具這類消費品。根據美國商務部數據,在關稅戰爆發前,美國約 40% 的家具進口自中國,關稅上調后,約90%成本由美國進口商和消費者承擔。
圖為中東石油加工廠
與之不同,中國從美國進口的主要是芯片等中間產品,對普通消費者的影響并不明顯。與此同時,在農產品和能源領域,中國具備強大的供應渠道調整能力。例如,中國進口商便從巴西采購了至少40艘貨輪,共計240萬噸大豆,充分展現出中國在農產品進口上的靈活性。
在能源方面,中東地區也能為中國提供穩定且優質的能源供應,有效降低了中國對美國能源進口的依賴程度。但美國在一些消費品領域很難找到像中國這樣具有性價比的供應商。這種不對稱性,讓美國的關稅大棒更多砸向自己。
第三個問題:中美關稅戰打到哪一步,特朗普才肯坐下來跟中方談判?
第一,中期選舉的政治周期正在重塑博弈節奏。2026年美國中期選舉臨近,共和黨若因經濟衰退失去國會優勢,特朗普將被迫調整策略。當前,超半數美國民眾反對關稅政策,零售商和小企業的抗議聲浪日益高漲。如果特朗普的不穩定政策造成持續性的股市震蕩、通貨膨脹加劇,這將影響選民情緒,其支持率可能進一步下跌。因此,未來特朗普可能會以“談判促成協議”為名,挽救選情。
第二,中方反制力度決定美方妥協空間。例如,中方可以對美國的高科技產品、金融領域等采取更嚴厲的反制措施。美國的高科技產業是其經濟的重要支柱,中國長期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消費市場,英特爾公司在2024年就有29%的收入是源于對華出口,若對美國半導體產品加征高額關稅,英特爾公司在中國市場的營收必然會大幅下降,進而對其整體收入造成重創。
此外,中方還可以在金融領域采取一些措施,如限制美國金融機構在中國的業務等,對美國的金融穩定造成一定的威脅。在這種情況下,特朗普政府可能會被迫回到談判桌前。畢竟,中國對之前對美農產品的精準打擊艾奧瓦、伊利諾伊、明尼蘇達等讓特朗普的票倉動搖,這些特朗普的支持者怨氣正在積累。
第三,國際組織和其他國家積極發揮調解作用,對美國施加壓力,促使美國認識到關稅戰的危害,特朗普可能會在國際社會的推動下與中方進行談判。關稅戰不僅對中美兩國的經濟造成了影響,也對全球經濟的穩定發展帶來了不確定性。
圖為世界貿易組織
許多國家都希望中美能夠通過談判解決關稅爭端,維護全球貿易秩序,國際組織如世界貿易組織等也可以發揮調解作用,對美國的行為進行監督和約束。在國際社會的共同壓力下,特朗普政府可能會重新考慮與中方進行談判。
總而言之,特朗普政府的“暫時性豁免”并非真正的讓步,而是其貿易策略的一部分。中美關稅戰是一場沒有贏家的戰爭,但中方在這場戰爭中展現出了堅定的立場和強大的實力。只有當美國經濟面臨嚴重衰退風險,國內政治壓力巨大,國際社會普遍反對時,特朗普才可能真正坐下來與中國進行談判。正如《孫子兵法》所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只有充分了解對方的意圖和底線,才能在談判中取得勝利。
作者:常有理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與本號立場無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