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京報報道,近日,英國《新科學家》雜志刊登了一篇文章,引起了中國以及許多外國網民的不滿和吐槽。因為這篇文章的標題居然宣稱中國對空氣污染的治理,反而在導致全球變暖。而耿直哥調查后發現,此事其實是一個極為低級的標題黨引起的誤解,而且這個標題黨不僅抹黑了中國的形象,還扭曲了其正文中原本很有意義的一個科學發現。該科學論文的作者之一,目前也已回復了耿直哥發去的郵件。
中國近幾年的空氣治理的確有了很大的成效,雖然在許多年前,中國的霧霾現象的確很嚴重,長期被西方國家詬病,但是如今,中國已經通過治理,有效的改善了這一現象,并且成為了全球空氣治理的榜樣。要知道,改善空氣質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中國卻通過持之以恒的努力做到了。只可惜,這樣的努力贏來的不是認可,而是西方空口白牙的污蔑。那么,英國媒體為何要這樣污蔑中國呢?
空氣污染(資料圖)
英媒觀點的核心依據是 “氣溶膠” 理論,他們認為,氣溶膠這種由工業生產、能源消費和交通運輸等活動排放出的微小顆粒,像硫酸鹽、硝酸鹽等,能反射陽光,起到降溫作用,抵消部分全球氣溫上升影響 。比如汽車尾氣、工廠煙囪排放的污染氣體形成的顆粒,大氣中氣溶膠越多,反射回去的陽光就越多,地面溫度就越低,還能影響云的形成,塵埃顆粒周圍冷凝形成云霧,也可反射陽光降溫 。
文章還刻意夸大了中國過去排放污染物的影響,對西方工業革命時期排放的大量溫室氣體卻避而不談。現在一些發達國家的人均碳排放量仍然很高,怎么就選擇性失明了?更別提日本往海里排核污水這種事兒了。中國從2005年就開始加大環保力度,制定了一系列減排措施,取得了顯著成效。從“APEC藍”到“閱兵藍”,從不斷提高的森林覆蓋率到日益改善的空氣質量,這些都是看得見摸得著的變化。但是,《新科學家》的文章對這些成就輕描淡寫。
空氣污染(資料圖)
西方媒體為何雙標?西方媒體老是批評我們,但它們從來不提自家歷史上對環境干過的事兒,也不提自己做過啥貢獻。這種說話不算話、雙重標準的態度,真是讓人想不通啊。為啥咱們中國一搞環保,就變成“全球變暖的罪魁禍首”了?為啥他們不回頭看看西方國家自己在過去幾百年里排放了多少東西?難道是因為這些“歷史賬本”太厚、太沉,讓西方國家不敢去面對嗎?
那么《新科學家》雜志是這樣的小雜志嗎?恰恰相反,它的影響力還是相當不錯的。在1956年的時候,就已經創刊,是英國科學促進委員會主辦的,當時定位就是面向大眾進行科普的雜志,特點是具備專業性和可讀性。所以目標定的非常大。如今發展的也相當不錯,涵蓋的領域有物理學、生物學、環境科學等等。而且它的接受群體很大,比如支持全球配送,甚至還有電子版支持下載。所以它有著多國語言版本,還被納入了學術資料庫。
空氣污染(資料圖)
“2024年全國環境空氣質量的三項約束性指標都優于年度目標,PM2.5濃度為29.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7%;優良天數比例為87.2%,同比提高1.7個百分點;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比例為0.9%,超額完成年度目標。”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司長李天威在今天新聞發布會上介紹,全國環境空氣質量穩中向好。“藍天不是等來的,而是拼出來的。”李天威表示,完成“十四五”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目標,即2025年全國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比例控制在1%以內,還存在一定困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