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楠花教會了我們包容和理解不完美的事物。
文 | 沈 林
最近,一種腥臭不可聞的花開了。有人形容它的味道像泡在杏仁牛奶里的臭魚爛蝦,混合一點淡淡的玫瑰花香,這就是石楠花。
眼下正是石楠花的花期,因這奇葩的氣味,石楠花成為各大社交平臺的熱門話題。而且大家還發現,這種花臭難聞的植物,居然遍布城市之中,上海植物園、共青森林公園、顧村公園、上海之魚泡泡公園、金山區濱海公園等公園綠地內都能找到它,甚至全國都有其蹤影。
圖片:IC photo
在上海交通大學閔行校區內,石楠樹更是隨處可見,被學生們戲稱為交大“校花”。
你別說,交大的學生真是敢于直言,交大校園生活服務反饋平臺上,最近有同學反映:“石楠花的味道太大了,可不可以把花剪掉?”
本以為學校方面會敷衍過去,沒想到校方后勤處擺事實講道理,認認真真回復了這個同學為何要栽種此樹:
1.石楠花在校園各處多有種植,除開花時節外,其余時間作為一種姿態挺拔、樹形優美的常綠植物,是校園綠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2.如果在開花季把花枝剪掉,會影響冬天結出的紅艷艷的可觀果(也是冬季鳥類寶貴的越冬食物);
石楠花果實 圖:“武漢綠化”公眾號
3.石楠有不錯的滯塵能力,能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硫。
4.石楠只有大概十五天的花期,但在剩下的約三百五十天里,它的表現都非常優秀。
所以交大的后勤部懇請同學能原諒它的氣味。
嗯,有理有據!
事實上,交大的石楠還為凈化校園空氣立過功。
據“上海交大研究生教育”微信公眾號介紹,交大閔行校區在建校之初就引進了石楠,主要是為了解決新蓋的樓房油漆味較重、甲醛濃度較高的問題。石楠長青的葉子,能夠吸附甲醛、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和空氣中的污染顆粒,在降塵環保方面可謂功不可沒。
上海鐘愛石楠也是有原因的。上海的土壤和氣候對很多植物不夠友好,城市綠化的專家們為讓上海在短時間內能有足夠的綠量并以較低的成本維持下去,會優先種植“皮實”的植物,而石楠花恰好就是不擇土壤、耐寒耐旱、生命力強、容易養護的那種。
而大家廣為詬病的石楠花味道,是因為花中含有“1-吡咯啉”,石楠花提取物中還含有苯甲醛和苯乙醇。雖然苯乙醇可以散發出清甜柔和的玫瑰花香氣和蜂蜜香味,但它的含量占比僅為8.81%,散發出苦杏仁味道的苯甲醛占比則高達58.49%。這三種物質的相互作用,共同構成了石楠花那既腥又澀,還帶著一絲絲甜味的難聞氣味。
人們因此造了不少石楠花梗,比如一言“楠”盡、讓人為“楠”、“楠”以理解、知“楠”而退、在劫“楠”逃……
雖然如此,石楠這個名字可是非常有講究的。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石楠“生于石間向陽之處”,故最初得名“石南”。后因古人認為“南”字缺少草木偏旁,將其改為“石楠”。從其生長環境來看,石楠能夠在較為貧瘠的石質土壤中扎根生長,適應能力極強。
而它之所以氣味比較濃烈,也是為了吸引昆蟲授粉,延續種群。
怎么樣,越了解石楠,是不是越覺得它其實挺勵志的?
石楠花如今已經有了一批忠實粉絲。比如上海交大出品了石楠花定制周邊,交大化院甚至研制了“石楠滴露”,不僅限量發售而且大受歡迎。
石楠花教會了我們包容和理解不完美的事物,所以,上交還貼心地制作了“石楠花繞行路線”,盡可能減少石楠花對學生日常生活的影響。
對待身邊的一草一木,不要急著否定,而是從另一個角度去思考和理解,這大概也是石楠花教給我們的了。
央視名嘴持敬老卡游頤和園,網友:不敢相信
堪比一堂法治課,“山西訂婚強奸案”男方為何仍被判罪?
好戲 | 13歲的男孩慫得尿了褲子,卻讓人恐懼窒息
版權說明
新民周刊所有平臺稿件, 未經正式授權一律不得轉載、出版、改編,或進行與新民周刊版權相關的其他行為,違者必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