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巨鹿縣中醫院嗎?請一定要表揚張樂桃!感謝這位素不相識的年輕醫生,沒有她的及時救助,我可能就保不住這只眼睛了。”近日,巨鹿縣中醫院接到一通跨越兩千公里的致謝電話,揭開了該院醫生張樂桃在疾馳的高鐵上實施緊急救治的暖心故事。
出生于2001年的張樂桃是巨鹿縣中醫院超聲科的一名醫生。3月26日,休假期間的張樂桃正乘坐從貴州從江縣開往貴陽的動車,旅途疲憊的她正倚窗小憩,突然車廂廣播劃破寧靜:“如果您是醫護人員,請立即前往2號車廂救助一位乘客!”職業本能讓她瞬間彈起,在母親的陪伴下快步沖向事發車廂。眼前的場景令人揪心:一位右眼裹著滲血紗布的中年男子蜷縮在座位上,正痛苦地呻吟著。
詢問家屬得知,患者在工地作業時被高空墜落的利器擊中眼部,造成眼瞼嚴重撕裂傷、晶狀體移位。當地衛生院處理時發現傷情復雜,必須轉診貴陽進行緊急手術。然而途中眼周滲血加劇,紗布已被浸透,必須重新包扎。
面對這樣的緊急情況,張樂桃內心難免忐忑。她害怕如果操作不當,可能會給患者造成二次傷害。但當她看到患者痛苦的表情時,職業使命感瞬間壓過了緊張。在列車工作人員提供的簡易醫療用品支持下,張樂桃開始了細致的救治。她俯下身,一邊輕聲安慰患者,一邊耐心消毒、換藥。短短15分鐘的操作,張樂桃的額頭已布滿汗珠,但她手上的動作始終穩而輕緩。
“閉眼休息,別用力眨眼。我們馬上到貴陽,那里能做手術。”包扎完畢,張樂桃輕聲叮囑道。這時她才發覺后背早已濕透,雙腿因長時間半跪姿勢不住顫抖。面對家屬的再三致謝,這位“00后”醫生只是擺手:“這是醫生的本分,換了誰都會這么做。”
直到這通跨越千里的致謝電話,巨鹿縣中醫院才知曉這場驚心動魄的救援。面對贊譽,這位靦腆的姑娘反復說:“我覺得這只是一件小事,從選擇臨床醫學那天起,救人就是本能。”
疾馳的列車見證著醫者仁心,白色紗布包裹的不僅是傷口,更是一個年輕醫生對生命的敬畏。當“偶然”的相遇變成“必然”的守護,張樂桃用行動詮釋:醫務工作者的責任,永遠在路上。
記者:陳光 通訊員:劉葉
編輯:楊春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