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門市新市區供排水管網改造項目——312國道段基礎設施改造,從提交資料到拿到施工許可證只用了半天時間。“早上提交資料,中午就拿到了施工許可證,提前了我們開工的時間。”項目負責人施先生感慨道。
過去,這類審批需要輾轉多個部門、耗時數月,而如今,得益于玉門市推行的“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企業只需在一個窗口提交材料,便能享受“容缺辦理”“并聯審批”等便捷服務。供排水管網改造項目手續高效審批的案例并非個例,2024年,玉門市平均審批時限較法定時限壓減95.4%,惠及超千家企業,法治化營商環境的“加速度”正轉化為企業發展的“新溫度”。
這一變化背后,是玉門市以“三個發力、三道關口、三個維度”為核心的“三個三”改革舉措的持續深化。近年來,玉門市緊扣企業痛點,從審批服務、執法效能、權益保障等環節系統發力,推動法治建設與經濟發展同頻共振。在審批領域,通過精簡材料、歸并流程、設立綜合服務窗口,累計取消證明事項209項,減少辦事材料891項,580項審批實現“容缺辦理”,企業辦事效率顯著提升。與此同時,玉門市司法局組織律師團隊開展“法治體檢”“千警聯百企”等專項行動,2024年走訪企業199家,解決訴求121條,審查合同164份,構建起“產業鏈+法律服務”的護企生態。
在執法規范化建設方面,玉門市同樣打出“組合拳”。全市編制涵蓋3952項執法事項的目錄清單,推行鄉鎮“一支隊伍管執法”模式,并對173項賦權事項開展實效評估,執法透明度顯著增強。為提升隊伍素質,創新“調研+座談”“學習+練兵”“必修+選學”的“3+”培訓模式,為931名執法人員定制行業特色課程,同步編發《行政執法人員學習工作手冊》,實現規范執法“一本通”。嚴格的監督體系更是筑牢法治防線——通過案卷評查機制,對43家執法單位的14876件案卷進行“全面體檢”,并推行“無事不擾”監管,企業抽查頻次降低40%,切實為市場主體減負松綁。
法治服務的“最后一公里”直接關系企業獲得感。在玉門建化園區公共法律服務室,律師許霞每周有兩天駐點值班,為企業提供法律咨詢、合同審查等服務。她說,“去年一家新建化工企業發生工程外包賬目爭議,承包方虛增工程量導致賬目多出200萬元,我們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合同編條款為其提供了專項法律咨詢,迅速整理出合同履約爭議的核心證據,為初創期企業有效規避了常見的合同管理風險。”許霞提到的“玉事碼上辦”平臺,正是玉門市打造的商事調解“快車道”。通過整合公安、司法等部門資源,形成“前端預防——中端化解——末端規范”閉環機制,涉企糾紛解決周期平均縮短至5天。此外,創新“復議+調解”模式,實現行政復議案件“案結事了”,審結的3起涉企案件滿意度達100%。審批高效、執法規范、解紛迅速,讓企業能心無旁騖謀發展,“辦事靠制度、遇事找法律”已成為玉門企業的共識。
來源:玉門發布、平安玉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