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韓國車企高調宣布“2025年重返俄羅斯”時,一場中韓汽車暗戰在伏爾加河畔悄然升級。俄媒《汽車視界》最新爆料,韓系回歸俄羅斯已成定局,起亞已制定5萬輛銷售目標,甚至通過隱秘配件供應鏈維系著俄市場的存在。令人費解的是,曾被韓企“毀約拋棄”的俄羅斯消費者,如今卻對韓國車翹首以盼,而俄媒口中正以低價促銷的中國車反遭冷遇,中國車到底哪里比不上韓系車呢?又是什么讓俄羅斯人如此不計前嫌呢?
俄媒《汽車視界》報道:《一級戰備:韓國汽車重返俄羅斯時間表基本敲定!》
關于韓國汽車制造商即將正式返回俄羅斯市場的諸多傳聞絕非空穴來風!據悉,起亞品牌已將今年重返俄羅斯市場納入銷售戰略,不僅制定了計劃,更設定了在2025年前實現5萬輛銷量的目標??紤]到“清晨之國”汽車產業的成熟,我們認為它們將會以最快的速度實現目標。
任何商品或品牌成功的關鍵不僅在于產品本身,更在于銷售方的推廣意愿——特別是營銷的熱情與力度。眾所周知,沒有糟糕的產品,只有不合格的營銷人員。但推廣不僅是廣告和社交媒體,更包括作為品牌形象在地化代表的合作伙伴。若他們能與客戶建立良好關系,品牌便能成功,反之則不然。
中國汽車制造商在此領域投入有限,他們深信俄羅斯市場為其創造的超舒適環境將永恒持續,而深諳汽車進口之道的韓國同行們則明智地采取了不同策略。時間證明,他們完全有機會“以智取勝”。即便暫時撤出俄羅斯市場,韓國汽車品牌仍竭盡全力維系與俄羅斯汽車界的合作關系——與經銷商、獨立維修站、客戶保持聯系,甚至在可能范圍內持續合作。
中國車輸掉的不是價格戰,而是維系用戶忠誠度的持久戰。當中國車企沉迷于低價傾銷帶來的短期市場份額時,韓國同行正通過配件供應、售后維護等看不見的戰線,在俄羅斯車主心中播撒著品牌忠誠的種子。
例如“K-Group”汽車服務中心及配件連鎖店總經理米哈伊爾·馬爾蒂諾夫透露,韓國車企與俄羅斯分銷商的合作自2022年一直持續至今,稀有復雜部件的獲取正是通過官方代表處倉庫實現的。這意味著,那些稀缺、復雜、昂貴且非熱門替換的汽車部件,在入庫后仍向有需求者供應。正是通過此類舉措,韓國汽車巨頭不僅維護了品牌聲譽,更保留了一批合作伙伴資源。一旦返俄的決策明朗,這些合作伙伴將立即簽署新協議,在俄羅斯大規模開展業務。這種布局直接關聯著終端消費者——俄羅斯市場對韓國新車的期待依然強烈。
盡管當前中國汽車正以超低折扣、豐富品類和誘人價格(幾乎堪稱"白送")充斥著俄羅斯市場,但消費者對韓國車的期待仍未消減,他們更喜歡韓國車。
俄媒報道至此結束。
總結:
當俄羅斯人寧可苦等韓國車也不選物美價廉的中國車時,許多人感覺無法理解。或許,我們可以確定俄羅斯人并非是在理性對比,而是心中深埋的“品牌崇拜”、“文化崇拜”在作祟?大家認為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