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治帝雖然年僅24歲便因病去世,但實際上他的后宮妃嬪數量并不少,只是大多為低階妃嬪。而正是這些位份并不高的妃嬪,為順治帝生下8子6女:
庶妃董鄂氏,生皇次子福全,康熙朝被尊封為寧愨妃;
庶妃巴氏,是為順治帝生育子女數量最多的后妃,生一子兩女,一子為皇長子牛鈕,巴氏后被尊為筆什赫額捏福晉;
庶妃佟氏,生皇三子玄燁,也就是后來的康熙皇帝,康熙皇帝登基后將生母尊為圣母皇太后;只可惜佟氏僅在太后之位上半年便去世了,被追謚為孝康章皇后;
董鄂妃,生皇四子榮親王,是順治帝一生的摯愛,去世后被追封為孝獻皇后;
庶妃穆克圖.塞穆肯,生皇八子永干,永干8歲夭折,穆克圖氏在康熙朝被尊為塞穆肯母福晉;
庶妃唐氏,生皇六子奇綬,奇綬七歲夭折,而唐氏則是在康熙朝時被尊為綏赫母福晉;
庶妃牛氏,生皇七子隆禧,隆禧被康熙封為和碩純親王,只可惜20歲早逝;
楊喇亥娘福晉,生和碩恭愨公主,和碩恭愨公主是順治帝六女中唯一一位長大成人的公主,為朝政需要下嫁鰲拜的侄兒;
庶妃烏蘇氏、庶妃納喇氏,均為順治帝生下一位公主;
而最后一位,也為順治帝生下一位皇子,這一位便是我們這篇文章的主人公——陳圖塞爾福晉陳氏。陳氏還是非常值得一提的,她是順治帝后宮中唯一一位幽禁而死的后妃,而他的兒子被康熙冊封為親王,她的長孫女被康熙抱入宮中撫養,最終被晉封為固倫公主。
01
在順治一朝時,因滿清剛入關,后妃們的等級還比較簡單:
皇后、皇貴妃、妃、福晉、庶妃(小福晉、格格)。
為順治帝生下皇子公主的,便大多為庶妃,而且一開始僅為最低等的格格而已。
像康熙皇帝的生母佟氏,因出身漢軍旗,剛入宮時便僅為格格,后因生下皇三子玄燁才享受小福晉級別的待遇;待兒子登基稱帝后,才開始享受福晉級別的待遇,在康熙元年十月被正式尊封為圣母皇太后之后,才與康熙的嫡母孝惠章皇后享受一樣的待遇。
再比如皇次子福全的生母董鄂氏,因出身滿清勛貴家族——何和禮系董鄂氏一族,剛入宮時便享受小福晉級別的待遇,到了康熙朝被康熙皇帝尊封為寧愨妃,并且搬到了兒子福全的王府居住,得以頤養天年。
而陳氏,便是順治帝眾多庶妃中的一個,在后宮的地位以及待遇比格格要高一些。
陳氏究竟是何出身、哪年入宮、何時得到順治帝的寵幸,史料中并沒有記載,不過最起碼在順治帝八年時陳氏便已經成為順治帝后妃,因為在順治帝九年三月時,陳氏已經為順治帝生下了一位公主,為順治帝最年長的公主。只可惜,公主不足兩歲便夭折了。
看陳氏的姓氏,可能有人會覺得:陳氏是漢女入宮。
這一點是可以排除的,順治一朝時,確實有官員曾奉朝廷旨意前往揚州挑選漢女,但是兵科右給事中季開生聽聞后便主動上疏勸諫順治帝。順治帝給季開生的回答是:
太祖、太宗皇帝在時便定下規矩,后妃不得選漢女,所以宮中從來都沒有漢女。
在順治帝的后宮中,僅有一位漢女出身的后妃,就是恪妃石氏。
石氏是是戶部侍郎石申的女兒,順治帝在滿清入關、入主中原地區后,為了盡快收服漢人的心,而將石氏選入宮中。石氏雖然是漢女出身,但是在后宮的地位僅次于中宮皇后博爾濟吉特氏、皇貴妃董鄂氏、廢后靜妃博爾濟吉特氏,位居五福晉之首。
順治帝讓石氏入宮,完全是出于朝政的需要,所以順治帝雖然寵石氏但是并不愛石氏。
而陳氏,有孝莊太后的懿旨在,便不會以漢女的身份入宮:
后妃之選,例不得及漢女!
而陳氏能夠在入宮后享受小福晉級別的待遇,比康熙的生母佟氏地位還要高,便可推斷陳氏的出身應該是不錯的。
02
在生下皇長女五年后,陳氏再次懷孕,而且這一次陳氏生下了一位皇子,為順治帝皇五子,順治帝為其取名為常寧。
能夠時隔五年,先后生下兩位皇子公主,便可見陳氏還是比較得寵的一位妃嬪。
然而順治十三年,董鄂妃的入宮,讓陳氏感受到了威脅。
順治十三年八月董鄂氏入宮,剛入宮便被封為賢妃,僅一個月后直接晉封為僅次于皇后的皇貴妃。順治帝對董鄂妃也幾乎到了專寵的地步,除了漢女出身的石氏還能與董鄂妃分寵外,其他的后妃都失了寵。
陳氏作為昔日還算得寵的后妃,又如何能忍受呢?
時間久了,陳氏便越來越嫉妒痛恨董鄂妃。
甚至因為嫉恨董鄂妃,而詛咒皇貴妃。
此事被發現后,孝莊太后便將其囚禁了起來。
并且不允許常寧去看望自己的生母,被打入冷宮的陳氏,沒多久便病逝了。
而陳氏,也成為順治帝后宮中唯一一位幽禁而死的后妃。
也正因為陳氏去世的比較早,陳氏僅被稱之為陳圖塞爾福晉,而未跟其他活到康熙朝的太妃一樣,被康熙皇帝尊為額涅(母親)福晉。
陳氏雖然早逝,但是她的子孫后代也得到了延續:
兒子被封親王
孫女雖為親王女,但被晉封為固倫公主
這究竟是為何呢?
03
順治帝病逝的時候,常寧僅五歲,作為順治帝第五個兒子,自然不會議儲。
最終8歲的皇三子玄燁繼位,史稱康熙皇帝。
因康熙皇帝尚且年幼,便由四位輔政大臣輔佐朝政。
然而鰲拜跋扈,雖然在輔政大臣之首、赫舍里皇后的祖父索尼,孝莊太后等人的運作下,康熙得以提前親政,但是只要有鰲拜在,康熙便不能做到真正的親政。
為了盡快除掉鰲拜,康熙自然要培養屬于自己的勢力。
在此背景下,已經15歲福全、康熙的二哥被封為和碩裕親王,開始參與朝政的處理。
而這一年,常寧尚且只有11歲,自然還沒有能力幫助康熙。
康熙八年,鰲拜被除掉了。
真正掌握大清實權的康熙皇帝,自然更加需要培養屬于自己的勢力,除了赫舍里皇后的娘家人、二哥裕親王福全、康熙生母孝康章皇后的母族外,康熙自然還是需要自己的親兄弟們,如此背景下,康熙十年,已經15歲的常寧被正式冊封為和碩恭親王。
康熙十三年,隆禧也到了15歲時,被封為和碩純親王。
便是在常寧被冊封為親王的這一年,他的長女出生。
常寧的長女雖然是庶福晉晉氏所生,非嫡女,但是作為恭親王長女,從一出生便備受關注。
而很快,康熙便將其抱入宮中撫養,收為自己的養女。
這一年,康熙已經先后生三子兩女,為何還要將侄女收為養女呢?
當然這是康熙給與弟弟格外的恩寵,畢竟作為親王的庶女,長大后頂多被封多羅格格出嫁。
而作為皇帝的養女,便不同了,最起碼也要封和碩公主出嫁。
其次,康熙雖然已經有五個皇子公主,但是這五位皇子公主在康熙十年到康熙十二年全部夭折。
如此一來,“膝下寂寞”的康熙便想到了將侄女收為養女。
這也是為了為日后的和親做準備,畢竟皇家公主下嫁蒙古是慣例。
值得一提的是,常寧的長女雖然是康熙的養女,但卻跟康熙其他的女兒一起序齒,被序齒為大公主。至于康熙親生的女兒,則是從皇次女開始序齒。
僅這一點,便可見康熙對這位養女的重視。
04
康熙二十九年,大公主被冊封為和碩純禧公主下嫁蒙古科爾沁部頭等臺吉博爾濟吉特.班第。
便是在純禧公主下嫁蒙古的這一年,其生父常寧被封為安北大將軍,率領右翼大軍跟隨康熙皇帝一起親征噶爾丹;至于純禧公主的伯父裕親王福全,則是率領左翼大軍。
可想而知,此時的常寧有多受康熙的器重。
康熙四十二年,常寧病逝了,終年47歲。
而純禧公主則比較長壽,康熙六十一年康熙皇帝病逝后,雍正帝登基。
雍正帝繼位后,對這位長姐亦是十分尊重,將長姐晉封為了固倫純禧公主。
純禧公主雖然是親王女,但是卻得康熙、雍正兩朝皇帝重視,一位將其封為和碩公主,而另一位則是將其晉封為固倫公主。
對于純禧公主而言,也已經是死而無憾了。
這一年純禧公主的夫君班第去世,純禧公主得到雍正帝的準許后終于回到了闊別已久的京城。
純禧公主并非孤身回到京城,而是帶著自己的兒媳一起,純禧公主請求雍正帝給自己的兒媳“格格”的封號。雍正帝看重長姐,給了純禧公主兒媳縣君的封號。
乾隆十年,純禧公主病逝,終年71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