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說話是門藝術,話要好好說。
但家庭往往是最容易被我們忽視的地方,越陌生,越禮貌客氣;越親密,越無所顧忌。
因為知道對方永遠不會怪我們,我們反而將言語的刀子沖向家人。
家庭并不是無堅不摧的,幸福的家庭需要經營,一個家庭的幸福從好好說話開始。
01
夫妻間相處:尊重比責怪重要
在關于如何衡量一個家庭是否幸福,有一個回答深入人心:夫妻之間的關系。
蔡康永曾提到:人與人之間有一個情感賬戶,每次讓對方開心,存款就多一點;每次讓對方難過,存款就少一點。
這個理論放在夫妻關系上同樣適用。
家庭之間的不幸福,往往來源于太多責怪,少了尊重,爭吵多于擁抱。
事實確實如此,在談戀愛時,兩人小心翼翼,生怕對方看到自己的缺點,結婚后會以為兩人已經捆綁在一起,所以肆無忌憚。
這也是為什么老人常說,談戀愛和結婚是不一樣的。
縱然夫妻兩人感情深厚,但長期責怪,時間久了,再好的耐心也都被打磨干凈,這時候就會出現危機。
即使夫妻兩人關系非常親密,但也要考慮對方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不管是說話還是做事,都需要考慮一下對方的感受,這就是尊重。
夫妻之間的任何小問題,都有可能變成影響家庭幸福的大麻煩。
向自己的親人發脾氣,是最愚蠢的行為。
如果兩人遇事不和,千萬不要一味的爭吵,這樣不僅不能解決問題,還會讓問題更加嚴重。
夫妻之間相互尊重、好好說話,生活自然會越來越幸福。
并且夫妻之間相互尊重的家庭,他們的孩子也會更加的優秀,因為長期熏陶,從小就有了尊重他人的思想,將來也必將更受歡迎。
02
與孩子相處:夸獎比打擊重要
心理學家蘇珊·福沃德博士曾在書中說:“小孩是不會區分事實和笑話的,他們會相信父母說的有關自己的話,并將其變為自己的觀念”。
有不少父母“擅長”打擊教育,但這種打擊教育并不能起到“為了孩子好”的目的,反而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消極影響。
經常被打擊的孩子,往往十分自卑,常常陷入自我否定和自我懷疑的情緒中去。來自父母的打擊,所造成的傷害不僅體現在當下。
它更像一根針,透過綿長的歲月之中,時時刺在子女的心頭。
清代教育家顏元也曾說“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
經常夸獎孩子,給孩子積極的暗示與鼓勵,孩子會表現地越來越出色。
德國教育學家赫爾巴特曾說過,孩子需要愛,特別是當孩子不值得愛的時候。
每一個孩子的自我認同感、自信心,最初都來源于父母。
還記得《極限挑戰》“知識改變命運”這期節目中,孫紅雷的一番話感動了許多人。
節目的最后,當被問到“父母是否一直視你為驕傲,并在親友面前炫耀你”時,孫紅雷說:我父母對我的贊賞,讓我從小就很自信,我要謝謝我的爸爸媽媽。
父母的肯定和欣賞,會給孩子信心和勇氣,讓他有足夠的底氣去探索這個世界,也會讓孩子感受到自己被父母愛著、關注著,自我價值感得到提升。
父母與孩子好好說話,家庭才能幸福美滿。為人父母不需要考試,卻需要學習。
03
與父母相處:感恩比抱怨重要
沒有人是萬能的,也沒有人是完美的!
父母給了我們生命,費盡心力把我們養育成人,已經很不容易,我們要感恩父母辛苦生、養了我們。
不要抱怨說“爸爸應該是怎樣的爸爸,媽媽應該是怎樣的媽媽”,應該真誠地說:
“我接受,你們就是這樣;我接受,是我選擇了你們;我享受你們給予我的一切。”
父母雖然給不了我們所有,但所給的一定是他們最好的。不論貧窮還是富有,父母都傾其所有給子女。
時代不同、思想不同、接受的教育不同、各自的經歷不同,所以我們與父母之間總有觀點、想法不同的地方。
不要嫌棄他們落后,埋怨他們老土,多一些尊重、理解和溝通,再多一些謙讓與感恩。
英國哲學家羅素說:“家庭之所以重要,主要是因為它能使父母獲得情感。”
家庭需要一顆愛與感恩的心去創造。
孝順,就是對父母好好說話。能夠站在他們的角度考慮,理解他們的不安,安撫他們的焦慮。
與父母說話不要抱怨,不要意氣用事給父母添堵,要心平氣和,言語上多些體貼與感恩。
因為在意,你的話語有力量;因為關心,你的語氣有意義。
好好說話,冷靜但不冷漠,堅定但不堅硬。
幸福的家庭,需要好好對待愛你與你愛的人,因為有愛,每句話要好好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